独家专访丨中国云体系联盟沈寓实:中国新基建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
2021年01月13日  |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  阅读量:6911

11月28日,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中国云体系联盟秘书长、清华智能网络实验室主任沈寓实博士 在“一带一路”企业家论坛间歇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专访。


▲ 沈寓实

在日前举行的复旦大学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上,中国一带一路网采访了中国云体系联盟秘书长、清华智能网络实验室主任沈寓实博士,请他就“一带一路”与新基建的关系发表看法。沈寓实认为,新基建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中国国内适用一盘棋模式,这不能直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推广,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具体的合作方式。插上数字翅膀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中国新基建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三大领域: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在近日媒体发布的“2020中国经济十大关键词”中,“新基建”位列榜单。

中国一带一路网:新基建具体指什么?

沈寓实:新基建也就是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将新一代网络空间技术作为核心基础设施来建设。新基建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所谓“新”是区别于传统基建,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卫星网络、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云计算平台、边缘计算以及工业互联网等等。

第二个层面,深度融合、赋能传统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道路、桥梁这种交通传统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和重构。

第三个层面,是指更底层的研发创新型的基础设施。目前我们正面临一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所以研究院类型的更基础的创新也属于新基建的范畴。

中国一带一路网:新基建与“一带一路”有什么关系? 

沈寓实:建设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不仅是中国在解决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也是全球的一个发展主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自然也具有重大和核心的意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肯定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发展和推广。

实际上,现在我们与有关国家在这方面的合作已经在探索之中。比如我们帮助当地建设新型的通讯网络、通讯设施、大数据平台等等,这些合作已经初步落地。

不过,“新基建”是中国国内的一个提法,它包括了从政策到投入到产业推动,甚至资本化运作,是一盘棋的模式。在国内我们可以做一盘棋的设计与推广。但是,是否能用一盘棋的形式直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主权国家进行推广,以及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正的落地模式,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用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来带领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升和升级,这是大势所趋,只是需要因地制宜。

中国一带一路网:新基建这种一盘棋的模式为什么不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推广?

沈寓实:10年、20年前,互联网刚刚起步,是个人主导的消费互联网。现在网络空间已经是与国家主权、企业产权和个人隐私紧密结合的“第二空间”,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进入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阶段。现在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了。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国家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资金和资源调度的能力不足,需要在发展网络空间方面进行合作。虽然很多国家的需求很强烈,但同时也有顾虑。顾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一些国家担心主权受到损害。新基建是咱们自己国内的建设,我们可以做一盘棋的统筹设计,它不涉及到主权的问题。但如果你去别的国家推进,或者帮助别的国家或者联合别的国家去推进,这其中就会涉及到网络空间的主权问题。

第二,可能会有来自美国等国家施加的压力。针对这一点,很多国家都明确表示不希望选边站。他们觉得我是主权国家,所以我希望能够按照我自己的利益诉求来进行多边合作。

中国一带一路网: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和应对?

沈寓实:我们需要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因为网络空间成为国家治理与经济提升的核心力量,这个话题也是这几年才逐渐被认识到的,所以没有现成的规则可遵循。网络空间具体应该怎么合作,这个问题本身有很多可以探索和发挥的空间,也有很多要避免的潜在的陷阱要注意。

对此,中国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要建立网络空间的共享共治共赢的机制,反对网络霸权。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个集体实践场所,是最好的实践基地。

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但首先在理念上和认识上,中国就提出了高瞻远瞩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个理念是非常先进的,代表了大的发展趋势和各国真正的呼声。

中国一带一路网:具体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打消这些疑虑?

沈寓实:我觉得可以从多个层面着手。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或者联合当地进行这种新技术的开发,但是运营等工作可以交由当地来做,也就是从技术的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这些层面去着手。

其次是从机制层面。建立多边共赢的机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因为多边参与,所以会涉及到不同的主权,我们要探索如何能够在满足不同主权诉求的情况下实现共赢。但这个共赢不是通过强权来推进,而是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下得到实现。

为“一带一路”插上数字翅膀

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提出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概念,强调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怎么理解数字丝绸之路? 

沈寓实:“一带一路”之前更多强调的是传统合作,比如贸易、金融投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实是看到了信息基础设施,看到了信息流对传统的贸易流、金融流、物质流的相辅相成甚至是反控的这种重大的作用而提出的,就是用数字流来引领这些传统合作的发展。数字化建设本身对提升效率、打通壁垒、跨界融合,都起到了传统模式无法实现的重大推动作用,甚至是质的提升的作用。

将数字基础设施这个概念和这方面的实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等于是为“一带一路”建设加上了数字的翅膀,如虎添翼。

中国一带一路网:应该怎么建设数字丝绸之路?

沈寓实: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主要可以从基础设施、贸易、金融、民心、政策这五个切入点进行。其中,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后续一切发展的基础。

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其他国家达成广泛的合作。同时我们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准备好接受新技术、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并且提前部署。此外我们还要有深入发展的决心,依托“一带一路”探索新的经济形态。

目前,国内的新基建浪潮滚滚而来,“一带一路”建设应积极吸取国内新基建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形成联动之势。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应该助力沿线国家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升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