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一带一路”的深水区藏在“国家背后”
2017年05月13日  |  来源:观察者网  |  阅读量:4828

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92个国家的9名副总理、7名外长、190名部级官员,还有来自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负责人和代表参加论坛。
        这样一个盛会,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四年前,还完全无法想象。所以,此次论坛隆重召开的本身,就宣告了中国的一个重大胜利。
       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概念好几个大国都曾提出并加以推动,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印度、伊朗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案,那么,中国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从愿景到行动的快速进展,并且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确实是令人瞩目。

当然,这四年里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客观上助推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尤其是英国退欧和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导致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发生逆转,中国一夜之间被推到了一个引领者的位置上,而“一带一路”恰好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从去年9月杭州G20开始,历经11月的利马APEC和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到了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就像一个登台亮相的演员,通过一次比一次积极的表态,一次比一次切实的推进,在全球观众的注目下,踏着旋风般的步伐,来到了舞台中央。

 塞尔维亚总理、候任总统武契奇将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称为“这是在一天中发生的一场革命”,说那一刻每个人都爱上了这位中国的领导人,认为中国在引导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仅仅5个月之后,“革命”再入新阶段,以此次高峰论坛为转向点,中国的“一带一路”巨轮将正式驶入大洋航线,乘风破浪,走向深蓝。

 

  国际合作的西方版与中国版


“一带一路”的原则叫做合作共赢,即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意思是:虽然是中国首创、中国主导,但这个中国版的国际合作计划决不是单边主义,而是自始至终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建设,一起分享。

 按说这不应该是个新模式。当今世界是主权国家体系,联合国宪章原则是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任何国际合作都应该友好协商,互利互惠,不可强加于人。遗憾的是,现实并不是这样。与“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模式相对应的,就是西方近几十年在全世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不是“三共”,而是“三化”——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听起来好听,但是具体实施时并不是与接受国平等合作,而是仗势压人,贷款与改革措施挂钩,债务与政治表现捆绑,最后的结果,接受国甘苦自知。
         所以,“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模式的推出,多少也带有“拨乱反正”的含义。既与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传统一脉相承,也与中华民族历史上同异域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岁月遥遥呼应,在相互对比中,反衬出西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不正常、不合理、不讲道义。
        对于准备接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就是一个西方新自由主义方案的替代物。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大国主导,都是要解决发展问题,都是综合配套方案;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西方版,一个是中国版,前者基于自由主义理念,后者基于合作主义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方面当然认为“一带一路”方案是对的,是好的,也一定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和积极的配合,考虑到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西方国家自顾不暇,发展中国家深陷困境,中国方案不说是最佳出路,至少也是一条大有希望之路、走出危机之路。

从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来看,从联合国决议的呼吁支持来看,从本次高峰论坛的应者云集来看,也似乎印证了中国方面的想法,迎合了中国方面的期待。

然而,真正的现实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前方的深水区水有多深、浪有多急,仅从这些表面上的风风光光是看不出来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