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日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对策”讲座
2019年05月12日  |  来源:BRGG  |  阅读量:4839


5月6日,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包霞琴教授在智库楼106作了题为“日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对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国务学院郭定平教授主持。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对讲座作了精彩点评。

包教授认为,日本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随其认知变化而转变。2013-2017年间,日本政府不看好“一带一路”,其基本立场是不支持也不参与。但自2017年起,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对策也由“不支持、不参与”转为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下的“有条件参与”。日本认知与对策转变的背后,既有美国因素,即特朗普退出TPP的冲击;也有日本国内因素,包括经济界、部分政界的诉求及舆论支持等。包教授说,事实上,在中欧班列、高铁、港口、园区等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建设项目中,日本企业早已与中国多家企业进行了比较成熟的投融资合作。

包教授指出,中日两国企业的对外经贸合作有很大差异。如以双方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活动为例,与中国企业不同,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的贸易投资,传统上集中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东盟国家,这四国投资比重一直很大。日本企业对新东盟四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的投资起步比较晚,近几年才开始激增。而在供应链层次上,日本企业依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保持上游位置,如对新加坡的投资主要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对其他老东盟国家则重点在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对新东盟四国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基建领域。

包教授认为,中日两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历史、模式与积累的经验不同,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融资能力、规避投资风险、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也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如:在融资能力方面,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强、效率高、资金数额大、过程灵活,而日本企业则发掘私人资本参与的能力强。

在规避投资风险方面,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历史较长,积累的经验丰富,拥有专业的市场调研团队和善于运用公共关系管理社会矛盾。如在搜集市场信息方面,日本通商产业省下属的亚洲经济研究所经济调查部、海外投资研究所、综合商社等信息服务机构,使日本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在防控社会风险,处理好和投资地社区居民的关系方面,日本企业比较重视劳动力和资源利用的本地化,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也有助于提高日本企业的社会声誉,缓和由于文化摩擦带来的敌对感。很多日本企业在东南亚、中亚和南亚地区已经营数十年,拥有较深的“根基”和丰富项目运作经验,尤其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日本企业的合作尽快补足“国际化”短板。

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中国企业有独特和丰富的经验。中国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于2006年合资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2017年入园企业已达86家。中日企业在东部经济走廊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依托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建设经验和区位优势。

同时,泰国、印尼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政府希望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尽量能平衡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中日企业合作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对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在经济上会不会对中国过于依赖的担忧。

包教授指出,目前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美国因素、双方的战略互信、政治互信等问题,因此投资项目具体化前景不够明朗。而将来中日两国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走向良性合作、避免恶性竞争,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克服和解决。


本次讲座是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系列专家讲座第十三讲。参与师生济济一堂,聆听与交流都很认真。讲座加深了参与师生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认知,拓宽了师生们相关学习研究的视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