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20年09月11日  |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6期  |  阅读量:9427

从历史上看,中俄两个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很多方面还是有许多共同性的。俄罗斯文化,无论是19世纪俄罗斯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革命文化,还是20世纪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的父兄长辈很多是在国民党统治区读到苏俄文学著作,受到深刻影响后到延安投身革命的。我们这一代读得最多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的经典段落很多人几乎可以背下来。我们这一代,包括上一代,都是唱着俄罗斯革命歌曲成长起来的。当然,中俄两个民族在文化、意识形态上虽然有一致性,但差别性也很强,因为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各自都有很强的民族特性。

二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俄罗斯共产党两个工人阶级政党方面的共同性。中国共产党尽管与苏联共产党有过不协调的论战历史,但与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也包括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苏联共产党在总体上一直保持着传统友谊关系。中俄两党有着共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当然,后来的苏联共产党逐步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路线,这也是苏联共产党发生蜕变的根本的思想政治原因。苏东剧变之后,中共与俄共建立并保持了牢固的两党关系。1997年6月,中共与俄共签署了《合作协定书》并多次续签至今,为巩固发展两党关系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发展中俄关系打下了政治基础。俄罗斯共产党总书记久加诺夫强调指出:“我们对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两党关系发展到如此的高度感到满意。”还指出,“俄罗斯共产党一贯支持中俄两国、中国共产党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双边合作。两党关系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三是在国家的历史任务、核心利益、战略目标、共同敌人方面的共同性。从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以来,中俄两国人民在多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我们两国都是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国比俄国还要落后。俄国在十月革命前是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相对薄弱的环节,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相对落后的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后,面临着在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被西方颠覆的俄罗斯更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俄罗斯民族始终面临着发展自己、建设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在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面临着图变、图富、图强的振兴中华的历史目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两国都要集中于国内的改革发展,对中国来说,要振兴中华;对俄罗斯来说,要振兴俄罗斯。我们两国为了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都要努力创造外部和平环境。中俄两国都无意于对外发动战争、侵略别人。我们两国都坚定地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基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决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坚决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侵略、掠夺方面,我们与俄罗斯是有共同利益和战略目标的。两国的战略目标、核心利益、历史担当以及面对的主要对手是一致的。

总而言之,中俄是密切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行过同一条道路,有着共同的历史经历,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有着牢固的合作的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共同的历史任务、核心利益和战略目标,离开这一点看中俄关系,也就离开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离开了大的战略视野和历史眼光。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大同中的不同、合作中的分歧。

二、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史看,中俄两国有着久远深厚的合作历史,友好合作是总趋向

研究中俄关系史,必须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辩证地来研究。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俄罗斯,既要看到俄罗斯的长处,又要看到俄罗斯的短处,既要看到苏俄给我们提供的革命经验,同时也要看到苏俄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教训。

先看俄罗斯的历史。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是从古斯拉夫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古斯拉夫人最早居住在奥德河、维斯瓦河、第聂伯河和布洛河流域以及白俄罗斯南部一带。随着历史的发展,古斯拉夫人逐渐向周围扩展,西抵易北河,东至顿河、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北达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公元1世纪前后,古斯拉夫人分成两支:一支向东,被称为东斯拉夫人,生活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尔纳河一带,即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支向西,被称为西斯拉夫人,生活在维斯瓦河、奥德河和易北河一带,即现在的中东欧诸国。公元六七世纪,民族大迁徙,斯拉夫人进入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形成南斯拉夫人,即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等,也就是现在的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半岛诸国。

在公元9世纪左右,北方来的维京人与东斯拉夫人融合,建立了以基辅为中心的斯拉夫化的基辅大公国,即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其版图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至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北岸,也被称为东北罗斯。东北罗斯在公元10世纪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公元14~15世纪,东北罗斯的莫斯科公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反抗蒙古人统治的中流砥柱。这就是现代俄罗斯把基辅视为俄罗斯的祖宗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原因。可以说,现代俄罗斯是从俄罗斯民族的老家,也就是斯拉夫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建立的公国——基辅罗斯开始起步的。公元15世纪,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完成了对东北罗斯的统治。公元1485年,伊凡三世正式称自己为“全罗斯”大公,后又反复征战,吞并乌克兰、白俄罗斯,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伊凡三世统一了东北罗斯,自称“沙皇”。公元1521年,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统一俄罗斯的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封建君主制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我们称之为俄国,成为欧洲幅员最广阔的国家。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又不断扩张领土。

使俄国真正发展起来的,是主持建设彼得堡的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彼得大帝执政期间,通过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对外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前提。彼得大帝1721年改称皇帝,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沙皇帝国。

彼得大帝时期正是中国的康乾时期。康熙与彼得大帝是同时代的人。中俄是当时世界上两个东方大国,俄国虽然自称是欧洲国家,但实际上大部分国土在东方和亚洲。康乾盛世时,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1/3,是世界老大。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俄国国力开始上升,中国却开始下降。从俄国在彼得大帝时期发展起来、中国却衰败下来的经验教训来看,历史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有一条原因是共识的,这就是彼得大帝时期,中国是封闭的,俄国是开放的,它向西方诸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纵观中俄两国关系的历史,可分为六个大的历史阶段。

1 2 3 4 5 6 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