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仔 叶振宇 崔志新 周麟:“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思路
2020年08月27日  |  来源:《经济管理》2020年08期  |  阅读量:10200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新时期我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开始实施,对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推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取得新进展和在前沿基础研究、新兴技术商业化应用等部分领域实现新突破。

(1)四大经济板块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科技进步明显。据统计,2018年我国四大板块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89 65万件、26 56万件、17 04万件与4 80万件,较2015年增长45 95%、76 20%、12 05%与19 61%;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23 76万件、4 76万件、4 01万件与1 44万件,较2015年增长34 04%、35 45%、28 53%与11 84%(如表1所示)。从区域创新格局看,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等东部省市在“十三五”时期领跑全国,2018年这些省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 77%、63 74%;安徽、四川、湖北与河南等中西部省份的创新能力近年来也大幅提升,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球知名数据科学公司2thinknow公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名显示,2019年我国有44座城市(包含港澳台地区)跻身全球创新城市500强,较2015年增加18个,我国四大经济板块入围城市数量分别为24个、5个、5个与4个。 

表1 2015年和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板块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2)重点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等重点城市群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在京津冀地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平台共建”的协同创新模式日趋成熟,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资质互认、科技创新券互认共享、大型仪器互联互通等体制机制创新相继出台(王璐丹和李宁,2020)[19]。在长三角地区,2018年审议通过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圈的要求;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为关键节点的多层级、网络化区域创新与人才流动体系正在形成;连接上海、嘉兴、杭州、合肥等九市的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在珠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龙头,其他七市为支撑,以创新合作、优势互补与要素集聚为特征的“1+1+7”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基本形成;由137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于2019年正式成立;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加快建设。在长江中游地区,武汉、长沙、南昌与合肥四省会城市已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将围绕“构建协同创新大平台,打造重要创新策源地”开展深入合作。

(3)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初步显现。“十三五”时期,北京、上海、深圳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不仅在2thinknow公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名中保持全球创新支点(NEXUS)评级,在自然(Nature)公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也稳居全球前10名,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和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发布的《2019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两地上榜企业分别达到84家、44家,分列全球第1、第3位。“十三五”时期,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入施工建设期,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基础研究水平由此得到明显提高。同样,深圳市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名中由2015年的第75位升至2019年的第53位,评级也由区域性创新枢纽(HUB)跃迁为全球创新支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在“十三五”时期保持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在人工智能、5G、新型金属材料等前沿领域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4)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持续加深,多层级、多维度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迅速铺开,成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不仅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超过300项人才交流协议,设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超过700个,还作为理事会成员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合聚变实验堆计划(黄军英,2019)[20]。华为、大疆、长城汽车等诸多引领产业创新的企业在海外设立自主研发中心与孵化器,中关村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综合性国际创新论坛纷纷启动。截至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和地区构建科技合作关系。“十三五”时期,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综合型创新平台,到围绕前沿领域的特色型创新平台,一系列多层级、多维度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设立。郑洛新、福厦泉等1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创建,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已达到27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扩大至169个。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的特色创新平台相继设立。浙江、湖南、上海等多个省市基于自身创新资源禀赋,集结优势科研力量,以政产学研协作为基础,启动了国家实验室建设。

1 2 3 4 5 6 7 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