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塑国际规则、变革国际秩序
毫不奇怪,不少智库学者以复杂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例如,很多论者认为“一带一路”对当前的国际和地区秩序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将像马歇尔计划塑造欧洲和20世纪一样,塑造亚洲和21世纪的国际格局”。“从更广泛的战略层次来看,‘一带一路’构成了中国再平衡美国主导下世界秩序的部分努力。”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甚至惊呼,“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意味着,“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内,亚洲和非欧洲文明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上升到全球秩序的中心位置,并且正在改变这一秩序的内在结构。”此外,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官网刊发的扬·拉扎里·卡西姆的论文指出,“通过构建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这样一种和平外交手段,中国正试图再平衡地区秩序,进而推动全球秩序走向多极化。”该中心欧洲项目主任希瑟·康利也认为,美欧若不提供世界秩序的规则,中国会填补真空,提出自己的秩序规则。
当然,也有学者更为客观地看待“一带一路”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较为正面地肯定了中国的努力,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不会使中国变为当前国际体系的修正主义国家,例如贝尔弗中心的德文·佩雷拉认为,“‘一带一路’不是修正主义式地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将其解读为中国威胁只会使其现实化。卡内基的迈克尔·史文也认为,中国“没有意图利用其他组织实体取代现有的经济制度,或者利用重商主义的、封闭式的国际经济关系网络取代目前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卡内基中国问题专家包道格和陈懋修同样认为,“在现有国际秩序的许多重要方面,中国实际上更接近于一个规则接受者,而非制定者。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彻底推翻管理现有贸易和主权国家关系的国际规则。”
三、美国智库认知下的中国身份多重定位
从上文可以看出,美国智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并不统一,既有正面的看法,也有消极认知,既有经济分析,也有安全考察,总体来看,美国对华身份定位仍然处于矛盾和摇摆中。对“一带一路”目标的认知分歧反映了美国战略界背后对中国国家身份的多层次判断,对此,亚历山大·库里)做了很好的概括,他认为这一分歧背后反映的是以智库为代表的战略界对华身份的认知差异,即中国到底是一个贸易者还是一个地缘博弈者。不管是贸易者还是地缘博弈者,其都假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有意识的国家行为,分别对应经济发展和地缘竞争这两大类国家目标。但是根据本研究的观察,其实一部分美国智库人士同时意识到,不管是出于经济发展还是安全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很大程度上也受无意识的全球化进程的驱动,如资本过剩的压力、全球产业链一体化等。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全球化进程,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变革,中国被动或无意间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者,因此,本文认为,在库里的分类基础上还应增加一种新的中国身份认知类型,即中国作为顺应全球一体化大势的全球化推动者。
如果视中国为一个贸易国家,那么分析家很容易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公开宣布的目标;若视中国为地缘博弈者,那么其将不信任中国公开宣布的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目标,而要去寻找深层次的、隐藏的目标;若将中国看成是全球化倡导者,那么由于全球化是一股难以逆转的深层次力量推动的,因而“一带一路”的目标是预先给定的,即由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需求来驱动的,至于中国政府有没有深远的地缘战略目标是无关紧要的。一般而言,强调“一带一路”经济动机的分析家更多地视中国为一个贸易国家;而强调中国此举是为了扩大外部影响力、制衡美国的智库学者则偏向于视中国为地缘政治博弈者;另外一些分析家则认为“一带一路”兼具经济和地缘政治考虑,不过他们认为,全球化背后的深层动因使“一带一路”背后的国家动机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中国应该是一个全球化的推动者,不管其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
(一)将中国视为贸易国家
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个贸易国家的正常国际经济行为,这一认知背后潜藏着商业自由主义的思想。理查德·罗斯克兰斯的名著《贸易国的兴起》揭示了其核心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通过战争征服其他国家领土的方式越来越昂贵,越来越无利可图,而贸易可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物品,因而贸易将逐渐取代领土征服的方式,使国家考虑以更有效、更和平的方式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和平。”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里,贸易国家虽然同样存在提供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及军事防御的功能差异,但是得益于专业化,一国提升自己获取货物或资源能力之时,并不会危害他国。概言之,如果在一个贸易世界里,贸易国仍然从相对收益考虑出发,采取冲突或对抗的权力政治战略去获取他国领土,既收益低下,也毫无必要,他们只需要关心自己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和经济增长表现即可,所以,贸易国更在乎绝对收益,更愿意进行国际合作。既然在贸易世界里,发展国际贸易、增强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比军事占领和战争强迫更划算,那么,一个贸易国的国际经济倡议就是非常合理的国家行为,发展贸易、推动经济增长就是其背后理所应当的国家目标。据此,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那么这就是中国的真实目标,不需要再深挖背后的政治和战略目标。通过拉动自身和全球的经济增长,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将会提升,由此带来的收益要超过通过“一带一路”撬动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收益,后者既不经济,也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