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还呼吁国际社会相向而行,围绕人道主义发展援助拓展合作领域,为冲突解决铺平道路。2018年11月,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时指出,着眼利比亚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国际社会应帮助利比亚开展重建,改善民生。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利比亚恢复国家安全稳定和促进发展,为推动利比亚早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做出贡献。[36]中国认为,无论在叙利亚、也门还是在利比亚,尽管冲突方政治立场不同,但是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问题上容易达成共识,且将能带动其他领域的安全合作。
三、进一步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思考
新时代,中东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热点问题积重难返,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议题不断涌现,传统大国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下降。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出发,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中完善决策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冲突解决思路,增强联合提出安全倡议的能力。
(一)既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又需要各部门统筹协调
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涉及多个部门,往往存在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效果。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央按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局部署,加强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成立的国家国际开发合作署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另外,外交部特使机制、国防部维和机制、跨部委援助机制还需要更好地实现统筹。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过程中,也需要促进各部委、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间、国内与驻外机构之间的协调,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中推进“大外交”和“大外事”。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在参与中东热点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好外交“工具箱”,既维护中国在中东的相关发展合作权益,又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在中东的经贸合作与参与中东安全事务基本处于割裂状态,未来需要建立议题联系,丰富中国与中东国家战略合作的内涵,把经济合作议题与中东安全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两条腿走路”,打好“组合拳”。在发展经贸合作的同时,加大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增强对象国安全能力建设,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加强中国在中东的领事保护,提升中国在中东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减少中东国家的相互战略猜疑,消除“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二)既要顺势而为,又要主动谋划
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和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但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属于风险规避型,以参与多边危机管控为主。过去无论从维和、向中东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还是参与伊朗核问题多边谈判,中国基本上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工作,具有“顺势而为”的特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在坚持联合国多边主义的基础上,还需要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若干方主动发起安全倡议,在中东冲突解决中提升“主动谋划”的能力。2018年中国邀请英、法等国叙利亚问题特使、联合国代表和其他国家代表参会研讨利比亚问题的解决出路。2019年11月召开“中东安全论坛”,也是中国主动发起倡议、引领中东地区冲突解决方案的重要实践。[37]中国关于中东安全问题的解决理念受到各方赞赏,如新安全观、结伴不结盟、综合治理、以发展促和平、求同存异等,如何将这些理念化作具体可落地的方案,制定可操作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将考验中国的主动谋划能力。
(三)既尊重对象国主权,又需要建设性介入
尊重中东国家主权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重要前提。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西方抛出“人权高于主权论”,以“保护的责任”为由,在中东加大军事和政治干预力度,不仅未能给本地区带来和平,反而酿成更多的流血冲突。2018年7月,中国领导人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守主权原则,反对搞分裂割据。”[38] 2020年1月,中国代表在出席利比亚问题柏林峰会时指出,中方在利比亚问题上始终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在联合国主导下,推动“利人主导、利人所有”的政治解决进程。[39]中国认为,中东当事国在中东安全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应该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尊重当事国主权;域外大国不应居高临下,喧宾夺主,甚至越俎代庖替中东国家选择方案。
在尊重对象国主权的同时,未来中国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实力,在更大范围内建设性介入中东安全事务,提出更多的创新思路。建设性介入,就是中国和国际社会提供安全援助的“正能量”,而不是为了私利而加剧矛盾和冲突。如中国支持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负责任的保护”(Responsible Protection)这一理念,主张将国际干预和以军事手段促进政权更迭严格区分开来,加强对外部军事行动过程及干预结果的监督和检查[40],超越了西方“保护的责任”理念,受到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在与对象国政府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中国与反对派接触并在政府与反对派之间开展外交斡旋,不仅没有破坏对象国主权,反而维护了其主权、预防分裂。中国多次邀请叙利亚反对派代表团访华,在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开展斡旋。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与苏丹政府和各党派充分沟通,积极劝和促谈。中国呼吁伊拉克联邦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开展直接对话。中国与也门、黎巴嫩各派力量之间保持接触,敦促各方以政治手段化解分歧。以上举措体现出中国对中东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尊重,中国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与时俱进理解,以及建设性介入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