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会传真 | “人民币国际化、数字化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和变化”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1日  |  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  阅读量:562

        2025年11月6日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在沪联合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数字化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和变化”闭门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作为2025年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旨在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聚焦人民币国际化与数字化进程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所扮演的新角色、引发的新变化、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共同探讨如何以数字金融赋能,绘制下一个金色十年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陶昌盛为研讨会致开幕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怀清、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廖淑萍、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副主任李晓炜、上海保险交易所副总经理薛春芳作主旨发言。廖淑萍、李晓炜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首席专家周一平,中交集团副总会计师、财务金融部总经理彭陆强,申能集团副总裁、东方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龚德雄,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合作部总监朱江鸿,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顾珺参与专题研讨。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许耀武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人员出席研讨会。市开放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娟及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倪经纬、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治国共同主持本场会议。

        周汉民常委从战略、理论和实证的角度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逻辑与现实进展,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货币功能拓展与数字人民币推广的多重意义、“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他指出,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将以数字化为支撑、绿色化为导向、规则共建为目标,逐步从区域货币走向全球公共货币。

        陶昌盛副主任在致辞中提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出重要部署,上海将始终以金融开放创新赋能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融资活动持续构建更加坚实、高效、安全的支撑与服务体系。

        主旨发言环节,各位专家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迎来市场驱动与政策引导的历史机遇。国际货币体系正由单一体系向多元体系变革,人民币特殊价值使其越来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选择。当前可以从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加强优质金融服务等方面推动“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高质量发展;建议用好货币互换机制,支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再保险功能,以制度型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围绕“‘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投融资合作机制创新”议题,各位专家分享了“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经验,提出系统谋划、信息汇集、优化风险共担机制等完善投融资合作机制的建议。围绕“人民币跨境支付在‘一带一路’贸易领域的创新和突破”议题,各位专家建议以产业链为纽带推动全链条拓宽人民币计价渠道,各类金融机构可从自身角度积极服务实体企业“一带一路”投融资需求。围绕“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航运保险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议题,各位专家认为,我国期货市场不断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市场开放、品种创新、服务提升、引入境外优质交割品牌,为沿线企业提供价格基准服务,帮助其利用中国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同时建议以中国条款化解新型风险,通过搭建全球航运保险服务平台等措施构建航运服务全链条保障体系。

        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市场及持牌金融企业、实体企业、行业自律组织、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闭门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中央关于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战略部署的务实举措,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凝聚行动共识,将为上海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促进构建更加包容、稳健、有韧性的全球金融合作生态贡献智慧力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