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黄仁伟:“一带一路”项目停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2020年02月21日  |  来源:文汇报  |  阅读量:5501

【导读】“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是否停建了?世卫组织与中国的互动中,为何说是体现了中国一贯提倡的全球治理多边主义?为何要鼎力支持日本召开7月奥运会?昨天(2月18日),文汇报记者李念连线采访了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文汇讲堂第119期主讲嘉宾)。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并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与世卫组织的紧密合作,是中国坚持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一贯主张。

"一带一路"上的名片——中欧班列 

抗疫期间的对外传播,尤其要用各国听得懂的话语,多博得同情

文汇报:14日外交部报道了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德国慕尼黑接受路透社采访,他驳斥一些抹黑言论,回应了国际舆论的关切;15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慕尼黑会议上智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视频也博得民众喝彩。疫情发生后,在中国对外传播中,我们注意到大概有这么几个层次:首先是元首外交,习主席和各国元首包括特朗普总统在内的通话;其次是王毅国务委员等高官出面放声;第三是我们驻各国大使、驻外央媒不断在当地媒体发声;第四,是大量在海外的华人及团体用自媒体方式传播。您怎么看疫情发生以来,阶段性发声对中国对外形象的影响?

黄仁伟:目前的疫情是突发性事件,是非常时期,既需要及时发声,又和常规的对外传播有所不同。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我们要多介绍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这个全球抗疫的第一线,用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用全国人民的共同克制来控制疫情,90%以上民众都“宅”在家中,不出国不外出,只为了同一个目标——控制疫情。这样的事实,足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尊重。

第二,要尽量用国际社会的共同语言,让外界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一部分主流媒体、政界商界人士都发表了支持和同情中国的言论。我们要仔细研究他们关心哪些内容,如何按照他们的逻辑、话语体系来展示中国的抗疫形象。用人性化语言来描述这场与病毒的搏斗。

我有一个微信群,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组成。他们都很关心中国的疫情,与我们及时交流各自国内的信息。他们最关心的是新增病例人数是增还是减,疫情何时会结束。对于我们网上流传的各种小道消息和官员追责等问题,这些“中国通”们并不热衷于打听。反而是中国在如此危急时刻,人们还可以随意发表各种看法,外国朋友都感慨“中国社会非常民主,言论很自由”。

第三,在一定场合下,我们不应回避前期的认识不足和应对有误。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别国人民走弯路,促进全球共同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的传播。这些经验教训包括“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包括强力应对措施等。

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慕尼黑会议上智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尊重实际情况,对疫情中各国表现不必进行政治划线

文汇报:再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切。大概也可以分几个层面,一是截至2月14日,已有160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专门发函致电、发视频表示坚定支持;二是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有实际援助到达;三是柬埔寨首相洪森改变行程在2月5日到访中国;四是各国民众的支持。您觉得这些关切对中国的朋友圈起到怎样的作用?

黄仁伟:对于世界各国的反应我们要有所区分和认知。

首先,确实大部分国家是对中国抗疫持同情和支持态度,给予人道主义问候和实际物质援助。这反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人性,还是以善的一面为主。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国家都表现出友善言行,既增强了与中国的友谊,也是在帮助本国。

其次,我们也不必把疫情中的各国表现加以政治划线。各国依据本国的疫情防控能力作出不同反应,或快或慢,或紧或松。比如朝鲜第一个关闭边境,实际上对中国并无坏处。又如,日本对“钻石公主”号的3700多人采取在船隔离,体现了“早隔离”的有效性,和我们武汉封城措施有相似之处。

再次,有些国家政要发表不友好的言论,有些媒体煽风点火,既是他们的一贯态度,也可能是某些政客临时赶风头,制造假民意。我们要淡定从容面对这些过激言论,在举国战疫之际,不要化很多精力去“打嘴仗”,这些负面舆论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改变我们抗击疫情的进程。即使个别政要无理取闹,只会在国际社会暴露他们的本质,我们也无需用网络语言进行反击。换个角度看,我们越是冷静,越能获得国际社会大多数的同情,如古人所言“哀兵必胜”。

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为中国抗疫援助物资

中国尊重、配合世卫组织,体现了在全球治理中一贯坚持的多边主义

文汇报:所有对外沟通中,最重要也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中国与世卫组织的互动。世卫组织在1月30日宣布了中国疫情为“构成全球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上周末,世卫组织专家全部到达中国;同时,世卫组织在慕尼黑会议期间发起了400多人与会的“新冠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会上也呼吁要加强全球合作,获取“集体知识、智慧和经验”;除此外也多次反驳那些抹黑中国的言论。这在近年来的中国外交中并不多见,您怎么研判它对一直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黄仁伟:世卫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技术上、专业上对疫情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世卫定性宣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建议各国不要阻断人员和贸易往来,但是并没有执行权。世卫组织总干事数次肯定中国政府和人民抗疫的巨大努力,但是一些国家的偏见和过份做法依然故我。在埃博拉疫情发生时也有如此情况。。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到中国的一线观察、掌握疫情、进行科研,主要目的是把中国的对策、检疫手段、有效措施学到手,便于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中国和世卫组织配合得很默契,从信息到技术都显示了最大的透明,这本身就是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一个很好机会。中国学者这次在慕尼黑会议上介绍中国的具体防疫做法,世卫组织非常感兴趣,与会者也觉得闻所未闻,很新鲜。可见,开放透明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实践中的重要进展,有助于中国在该领域提升国际话语权。

我们主张由世卫组织组建的国际专家团队,而非单独国家的专家团队,这体现了中国一贯维护全球治理的多边主义,维护现存国际秩序,反对单边主义。

上周末,世卫组织的专家团队已到达中国并开展调研

“一带一路”沿线现有工程并不受国内疫情影响,后续项目可能有所调整

文汇报:在防疫和复工双线并进的总基调下,2月初,中欧班列就如期发出,这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会中断的信号吗?具体来看,我们正在不断开拓的“一带一路”建设会受到怎样的变化?

黄仁伟:我最初也担心“一带一路”项目是否会停摆。最近我们课题组向“一带一路”有关企业做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一带一路”项目和“走出去”企业入乡随俗过当地节日,并不放中国春节长假,大部分工程都在照常进行,中国技术人员也没有回国。因此国内疫情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和我们延长假期、部分复工的情况不同。

另一方面,疫情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显现,但有一段滞后期。“一带一路”沿线的大规模旅游基本暂停,人文交流项目肯定会受影响,软项目受到限制。即将开展的新项目需要谈判磋商,或者派遣新的劳务人员,这些往来就可能延后。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部分项目就有必要加以调整。

只要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对中国“摘帽”,大规模人员往来就难以恢复。按照规定,疫情国家在没有新增病例发生后,再观察两个周期(28天)无疫情波动,方可解除“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这顶帽子。是否可以在中国湖北以外的省市先予摘帽?这难度很大,湖北毕竟是中国的一部分。

疫情下,2月初,中欧班列如期发出

今年的主场外交会议或取消或延迟,特殊时期有特殊智慧

文汇报:原来每年3月底4月初召开博鳌论坛,今年和欧洲也有不少重要的双边论坛要举办。您认为,在防疫形势下,这些主场外交活动会否受影响?

黄仁伟:根据不完全梳理,原定3月底有欧盟领导人来华会晤,还有博鳌论坛;4月中旬有“17+1”中国和中东欧会议;5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0月在昆明举行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11月有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这些主场外交的筹备工作还在进行。

目前,全国两会已经被提请延后召开,这些主场外交峰会估计也会调整,或取消,或延期,或缩小规模,或改变地点等等。非常时期要采取非常的方法。中国外交将以特殊的智慧,与时俱进,拓宽路径,更加灵活主动,实现疫情背景下的新突破。

鼎力相助日本举办奥运会,共同防疫更凸显“亚洲命运共同体”

文汇报:大家必然都很关心邻国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救灾物资诗词和“钻石公主”号尤其触动了“一衣带水”和“唇亡齿寒”之感。7月下旬日本就要举办奥运会了,去年G20会议期间,国家领导人也原则接受出访日本,此间防疫期间种种官方、民间的互动对中日关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对东亚局势和地区局势会有什么影响?

黄仁伟: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和日本都搬不走,这次日本朝野上下的举动充分体现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扩大到亚洲,更真切体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即使美国对日本指手画脚,也不能改变中日近邻关系的感同身受,因此,日本的奥运会,中国一定会鼎力相助。

早有“奥运东亚时间”之说,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2020年日本东京夏奥会、2022年中国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接连六年办奥运,本来就是亚洲盛事,是促进亚洲地区合作的机遇。现在出现疫情,亚洲国家更要相互支持,这是促进亚洲一体化机制的好机遇。

同时,亚洲国家不仅仅因为疫情传播才需要团结,相互经济联系的主题就是紧密相关的产业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几天前在对该国民众做防疫讲话中,就提醒新加坡的经济形势直接受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因为中国是地区经济核心。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让亚洲各国更真切地体会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存在,唯有“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才能抱团取暖,渡过难关,迎接疫情的平息。

疫情让亚洲各国更真切地体会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