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银联体倡议和自贸区倡议
(一)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增大
“9·11事件”发生之后,全球性霸权国美国开始对中亚地区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全方位渗透,给俄罗斯造成了较大的战略压力。
在军事方面,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打击塔利班以及基地组织等恐怖主义势力,积极与中亚各国建立联系。2001年10月5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与乌签署协议,获得租用汉娜巴德(Khanabad)军事机场的许可,美国可在此部署1500人的军队,且没有规定使用期限。同日,载有美国第10山地师官兵的飞机抵达汉娜巴德机场。这是美国在中亚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2001年12月5日,美国又同吉尔吉斯斯坦达成协议,获准租用玛纳斯(Manas)机场,期限为一年。除此之外,美国还获得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过境飞行权。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美国政府、国会、军队高层人物频繁访问中亚国家,有力地提升了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其中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的提升尤为明显。2002年3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首次访问美国,签署了《乌美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基础的宣言》,标志着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大幅度提高对中亚国家援助资金的数额,并试图推进中亚国家的经济自由化改革,以加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2001年,美国对中亚国家的财政援助资金约为2.3亿美元,但2002年增加到了5.95亿美元。美国还在中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援助项目,包括支持中亚国家发展中小企业和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向小型商业经营者提供小额贷款,为数千名企业家提供管理、会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商业培训等。
为了应对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和日益增加的霸权威胁,俄罗斯开始积极利用上合组织与中国协调立场,以适应中亚地区大国战略互动的新形势。此前,俄罗斯不承认中国等成员国将上合组织秘书处领导人称为“秘书长”,而是坚持称其为“执行秘书”,但在美国影响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俄罗斯同意将秘书处领导人俄文名称改为“上合组织秘书长”,表明俄罗斯愿意更加积极地对待上合组织的制度建设。
实际上,正是在这样的地区战略情境中,俄罗斯开始以制度合作的心态来对待中国所提出的银联体和自贸区倡议,但由于这两个制度倡议本身的网络效应不同,俄罗斯的具体应对之策也存有差异。
(二)网络效应低的银联体倡议
无论是在节点中心度还是在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方面,银联体倡议都属于网络效应较低的制度倡议。一方面,从节点中心度来看,银联体倡议强调要建立一种“组织上最为灵活、俱乐部式的关系,不设立法律实体”。由成员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理事会,设轮值主席,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协商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中国难以成为网络中的中心节点。尽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银联体倡议的主要推动者和出资者,也在担任轮值主席期间,为上合组织区域内重大项目的融资做出过突出贡献,但这种轮值主席的制度安排,为中国网络性权力的提升设置了“硬性约束”。
另一方面,从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来看,银联体的各成员国处于一种“弱连接”当中。银联体由各成员国指定或推荐的开发性银行、商业性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所组成,根据市场化原则对上合组织通过的区域合作项目提供贷款,各成员国自主决定是否参加项目以及参加的范围。 因而,在推动上合组织金融合作方面,银联体最多只能发挥协调和推动的作用,对于巩固成员国之间金融联系的作用有限。
(三)网络效应高的自贸区倡议
相比较而言,自贸区倡议属于网络效应高的制度倡议,一旦成立,将会使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经济权力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从节点中心度来看,作为倡议发起国,中国可以凭借自身的商品和市场优势,通过上合组织自贸区迅速将自身的经济影响力辐射到中亚地区,从而在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整个自贸区议题网络中的中心节点。而俄罗斯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无法与中国开展经济竞争,担心中亚各国会在自贸区中成为中国经济的“附庸”。
另一方面,从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来看,由于自贸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各成员国在自贸区内将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资金、人员、服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使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形成一种“强连接”的经济相互依存状态。
(四)俄罗斯的国际制度行为选择
在全球性霸权国美国威胁增大的地区战略情境中,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银联体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自贸区倡议,俄罗斯分别选择了何种国际制度行为来加以应对呢?
2003年9月23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标志着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 ,其中提到要“发展本地区各国银行间合作和金融信贷关系” ,并在合作中将“银行信贷合作”列为主要的优先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率先提出创建银行联合体(Inter-bank Consortium,简称IBC)的倡议,得到了俄开发与对外经济银行(外经银行)的积极支持。
2005年3月,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的谈判过程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俄罗斯外经银行共同提议建立上合组织银联体(SCO IBC)。 2005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呼吁,要尽快建立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 2005年10月26日,上合组织莫斯科总理会晤期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俄罗斯外经银行、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塔吉克斯坦国家储蓄银行和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济活动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 ,得到了成员国政府的授权或推荐,签署了《关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银联体)协议》,标志着上合银联体的正式诞生。
与银联体倡议获得俄罗斯的“积极支持”不同,中国提出的上合组织自贸区倡议仅仅得到了俄罗斯的“有条件支持”。同样是在2003年9月23日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第二次会晤上,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了上合组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