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洪:能否引领全球合作,G20面临考验
2020年11月21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534

二十国集团(G20)第15届领导人峰会将于本月21日-22日在沙特以视频方式举行。此次峰会是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和全球经济衰退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如何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增长,自然成为此次峰会的重点议题。面对大疫情和大变局,进入第二个十年的G20需要通过转型和升级,担当起引领全球合作的重任。

G20迎来转型契机

G20是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由七国集团(G7)推动成立、20个主要经济体组成的对话平台。成立后的最初十年,G20主要由成员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就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进行沟通与协调,以应对金融危机的蔓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在美国的倡议下,G20开启领导人峰会,并定位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近十年来,G20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结构性改革、贸易投资、气候变化等广泛的议题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

展望未来,G20有转型为全球发展治理机制的战略机遇。

首先,未来十年是联合国倡导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后十年,而G20成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和主导性力量。如果说联合国在形成全球共识、规范和议程方面具有权威性,那么G20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行动力和有效性。

其次,机制碎片化是当前全球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的重要表现,而G20在整合和引导全球发展治理机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G20的发展历程、经济规模和成员数量使其成为全球发展治理主要机制的最佳选择。

第三,在新冠疫情造成经济衰退和全球性危机的时刻,急需多边机制挺身而出,扭转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乏力的局面。过去20年,G20从应对金融危机中演变为国际经济合作论坛。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等新型危机,是G20进一步转型为全球发展治理机制的重要契机。

机制和议程升级是关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的大疫情,都呼唤着全球合作。G20能否引领全球合作,取决于其机制和议程的升级。

经过20年的发展,G20已形成领导人峰会、部长级会议、工商峰会、智库论坛等工作机制。这本质上仍是一个会议机制,而非组织机制。G20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而由当年的主席国设立临时机构协调工作和组织会议。这种轮值主席国的机制虽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但不利于G20治理的持续性和执行力。G20机制的强化,一方面体现在进一步丰富其会议机制,如外长和卫生部长会议,以加强外交协调和卫生工作;另一方面表现在设立秘书处或地区中心这样的常设机构。

G20在从危机应对转变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果,并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和重要的议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G20的议程仍需进一步升级。

一是把重振经济,避免全球经济衰退陷入全球经济危机作为当务之急和未来几年的重点。为此,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

二是重组供应链。疫情带来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危机”,造成供应链、产业链一度“休克”。G20应把全球供应链的调整、规制和创新纳入其议程。

三是助力公共卫生。新冠疫情是挑战,对公共卫生建设来说却也是机遇。G20在为公共卫生提供经济和发展支撑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G20是新兴多边机制的代表,占全球GDP总量的90%,全球贸易的80%,全球人口的66%。如果能实现机制和议程的升级,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治理能力,G20就能更好地凝聚共识、采取集体行动,引领全球合作。

加强国际组织间合作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强调,21世纪需要更网络化和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需要更强大和更有效的多边主义。国际组织是多边合作的产物和体现,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和力量。在国家间合作乏力的情况下,国际组织间合作或许能成为全球合作的亮点。

G20可通过“G20+”模式,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地区性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合作。

比如“G20+联合国”合作。G20与联合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可以优势互补、互相支持。特别是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G20与联合国加强协调,突破在资金和伙伴关系等方面的瓶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采取更有效的行动。

又如“G20+世卫”合作。世卫组织是国际卫生合作和全球卫生治理的专门机构,具有专业优势。G20与世卫组织的合作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关键因素。为此,需要把今年早些时候G20领导人在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达成的政治共识和做出的政治承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再如“G20+非盟”合作。非盟是成员国最多、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而在G20中,只有南非一个非洲国家。几乎在所有发展议题上,G20与非盟都有合作的巨大潜力。在帮助脆弱国家和弱势群体、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实现经济增长等方面,这种合作尤其重要。

(张贵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