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昆明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意见
2016年07月08日  |  来源:昆明市政务公众信息网  |  阅读量:2899

(2016年7月8日)

昆发〔2016〕15号

为统筹推进全市“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发〔2015〕13号)精神,结合昆明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昆明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昆明是云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引领滇中、带动全省、联动西南地区释放发展潜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利于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有利于加快建设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上交通枢纽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大力提升昆明在全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速拓宽大通道、聚集大产业、深化大通关、构建大平台、做优大环境,增强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影响力、金融服务力、创新带动力、人文亲和力,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三)基本原则

1.主动融入,强化服务。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和云南实施方案,发挥昆明区位和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及平台建设,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提升服务全省开发开放的带动力,主动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走向南亚东南亚,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2.双向开放,区域联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外深化与“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对内加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的合作,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合作,以对内合作支撑对外开放,实现对内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形成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3.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倒逼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开放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规划和云南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方向,统筹谋划部署,制定昆明实施方案及步骤。编制并实施好年度计划,以年度目标支撑阶段性目标,以阶段性目标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5.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政府着力强化统筹谋划、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四)功能定位

1.“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枢纽城市。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发挥枢纽、窗口、平台作用,在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服务西南地区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交流,促进内外互动、双向开放。

2.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加快建设云南滇中新区、呈贡新区,着力打造昆明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认真办好南博会、昆交会等区域性国际展会,大力扶持企业走出去,使昆明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

3.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依托昆明区位通道、口岸通关、贸易投资、产业聚集的优势地位,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文交流中心,不断增强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五)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着力打基础、育产业。到2020年,联接国内、联通周边国家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通道基本形成;与南亚东南亚及与国内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通关及贸易便利化、市场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保税区形成规模,南博会、昆交会等区域性国际展会影响逐步扩大,面向西南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增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云南滇中新区、呈贡新区发展初具规模,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期目标:再用5年左右时间,着力提升功能、融入发展。到2025年,昆明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对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基本形成,与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更加密切,融入国内中西部、联通南亚东南亚的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远期目标:再用20—30年时间,着力全面融合发展、巩固中心地位。到2050年左右,联通内外、设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与南亚东南亚及国内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形成;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战略支点与枢纽城市的地位作用全面巩固提升。

(六)开放格局

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引领滇中、带动全省、联动西南、服务周边,加快构建“两核、一极、六廊”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昆明实现跨越发展。

“两核”:一核为昆明老城区,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老城区科技研发、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国际交流等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一核为呈贡新区,利用区位、土地、政策等优势,培育提升产业聚集、交通枢纽、科教研发、信息服务等核心功能,着力打造科教创新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交通枢纽、现代化新城。

“一极”:云南滇中新区:发挥政策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培育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跨越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

“六廊”:(1)昆明主城—安宁—楚雄—大理—保山—瑞丽/腾冲经济走廊:依托杭瑞高速、泛亚铁路西线,联接滇西、延伸至境外,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石油炼化、磷盐化工、黑色冶金产业。(2)昆明主城—晋宁—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磨憨)经济走廊:沿昆磨高速、泛亚铁路中线发展,联接滇中滇南、延伸至境外,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3)昆明主城—石林—红河(河口)∕文山经济走廊:一路依托昆石高速、泛亚铁路东线发展,联接滇东南、延伸至境外,一路依托云桂铁路、南昆铁路和宜良至丘北高速公路发展,联通北部湾和珠三角地区,昆明市重点发展特色休闲旅游和养老养生度假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新能源等产业。(4)昆明主城—寻甸—东川—昭通经济走廊:依托出滇入川高速、渝昆高铁等交通干线,联通长江经济带,发挥东川节点优势,昆明市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有色冶金工业。(5)昆明主城—嵩明—曲靖经济走廊:沿沪昆高铁、贵昆铁路、曲靖三宝至昆明清水高速公路发展,依托空港优势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昆明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临空产业、特色农业。(6)昆明主城—富民—禄劝—攀枝花经济走廊:依托京昆高速、富民至四川会理出滇入川高速,联接川南地区,昆明市重点发展能源、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

二、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

(一)构建“三大枢纽”,完善互联互通设施

1.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枢纽。按照省“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干网、“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昆明境内工程建设。配合加快沪昆、云桂高铁建设和渝昆高铁、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云桂铁路昆明南站建设,做好周边道路、地铁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昆明步入“高铁时代”。全面推进昆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着力打通以昆明为起点的出市、出省、出境通道,形成连结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提升昆明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推进与南亚国家开放航权,重点开辟昆明至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航线,力争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周边国家重点旅游城市航线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铁路、航空为依托,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向内连接成渝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外沟通“老越缅泰”,肩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对外通道。依托铁路、航空、公路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加工制造业集中区域、大中型批发市场等载体,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提升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及多式联运能力,积极打造联通国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2.构建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配合省推进“三基地一枢纽”建设,确保中缅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完善管道沿线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构建成品油、天然气稳定输送和储备体系。加快安宁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延伸发展石油炼化产业链,争取2020年达到原油2000万吨以上的炼化能力。积极配合中缅原油管道二期和中缅天然气二期扩容工程,建设国家重要的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

3.构建区域性国际信息枢纽。以实施“宽带中国”工程为契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以昆明为中心的光纤骨干网建设和“三网融合”及信息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数字信息交换中心,着力打造泛亚云计算服务中心,拓展区域信息门户网站、多语种外宣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网业务,加快将昆明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信息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

(二)打造“四个中心”,提升辐射服务能力

1.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努力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重点开拓医药、农副产品、化肥、机电产品、矿产资源加工产品市场。积极扩大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口原油、矿产资源产品、海产品、天然橡胶、林产品及动植物药材等产品。培育扶持一批外贸重点企业。加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一批内外贸结合的商品市场和商贸集散地建设。引入各类研发、销售、采购、营运和软件中心,建设国际商务和公共事务总部基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康体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旅游产业,做大大健康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湖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

2.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抓住云南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沿边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机遇,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力度,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支持金融业及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股权投资、产权交易、要素交易等新兴市场。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内保外贷、出口买方信贷、海外并购贷款、财务顾问、海外现金管理等服务,满足境内外客户跨国界、跨平台的多元化金融需求,逐步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和人民币与周边货币外汇交易体系。加快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园区设立区域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和分支机构。积极支持昆明地区商业银行走出去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分行,为昆明企业走出去提供贸易融资、综合授信等金融服务,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3.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等领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推动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昆明经开区“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基础上,创建国家级的“昆明国际创新中心”,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开展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对接,促进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与创新合作,为研发、企业孵化、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科技文化交流等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建立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的互访、交流机制。

4.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发挥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比邻、语言文化相近相通的优势,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民心相通,提升昆明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通过举办区域性的国际艺术节、艺术品博览会、文化会展、体育赛事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优秀影视节目、当地语言节目等的交流互播,制作展现昆明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优秀节目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播出。以昆明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办学、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训等,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文化交流基地。吸引南亚东南亚学生到昆明留学,鼓励人文学科人才到南亚东南亚学习交流。以昆明地区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为依托,与南亚东南亚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及诊疗方面的合作,吸引南亚东南亚的学生、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到昆明学习医学。

(三)建设“五大基地”,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1.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高新区、经开区、云南滇中新区等载体,大力发展电力电气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光学仪器、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新型柴油发动机、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等技术水平较高、成套能力较强的装备产业。促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新型装备制造技术的集成与协同,大力发展高性能成套装备、系统装备。强化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装备制造业的带动,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支持发展适应超常环境、具有超常工艺、超精密制造的特色装备。支持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污染与安全监测防治、技术密集的绿色制造装备,把昆明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2.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围绕强化大健康产业链发展的目标,以昆明市现代中药与民族药、新型疫苗和生物技术药物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为契机,以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呈贡医疗医药康体产业园为依托,将云南省丰富的生物资源与昆明的生物医药企业优势相结合,重点发展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特色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现代中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把昆明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3.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实施中石油安宁炼化项目,发展以炼油—乙烯装置为基础的核心石化产业群,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塑料加工、加工助剂、精细化学品及建筑材料为主的石化产业深加工群。扩展以磷、褐煤、钛等资源为依托的化工深加工群,向新型材料、纺织等相关产业辐射延伸。以“精细化、专用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高端产品。根据国家出口退税导向,鼓励发展工业级和食品级三聚磷酸钠、食品级六偏磷酸钠,努力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打造全国重要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磷化工产业基地。以铜、铝、钛、锗等金属为基础,发展稀贵金属新材料、基础金属新材料、能源及光电新材料等,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4.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发挥昆明气候优势,以绿色生态无公害为方向,大力发展蔬菜、花卉、山地牧业、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建设国家级花卉、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特色奶源基地与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打造“高原药都”。发挥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功能,扩大对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出口。

5.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基地。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发挥昆明区位、国际大通道优势,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市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主动承接东部、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及其制品、电子信息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加工。经开区重点发展机电、物流设备、生物制药等产品出口加工,利用出口加工区的保税条件,发展两头在外的来料及进料加工贸易。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啤酒、机械设备等出口加工。五华、官渡、安宁、海口工业园区等结合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发展出口加工。

三、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

(一)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区

1.把云南滇中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产业基地、开放窗口、创新示范区。以产业升级转型、集聚发展为方向,在云南滇中新区重点发展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金融、商贸物流、康体休闲与文化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将云南滇中新区打造成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绿色先进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临空产业基地。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开放层次,拓宽开放领域,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把云南滇中新区建成昆明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和示范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云南滇中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2.把呈贡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交通枢纽、科教创新中心、现代化新城。推进昆明主城至呈贡新区快速通道、古滇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呈贡联大路立交、大渔立交等主要交通节点新建、改扩建,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4号线、9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呈贡新区城市交通综合体系与市域交通体系全面衔接,实现新区内外交通高效转换。加快建设云桂铁路昆明南站、完善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配套设施,构筑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铁路客货运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呈贡新区高校云集、人才济济的独特优势,全面加强政校企三方联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将呈贡新区建设成为服务全省、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教创新及研发中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要求,统筹新区各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呈贡新区各项规划与滇中、市域无缝衔接,以一流的规划引领呈贡新区建设和发展。优化呈贡新区产业及城镇化布局,突出呈贡新区人文及山水、园林特色,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把呈贡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

(二)加快构筑开放平台载体

1.加快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力推进昆明综合保税区及其产业功能配套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企业入驻、管理和服务,把昆明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服务平台。以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积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的多功能复合型国际保税物流园区。

2.着力构建昆明会展平台。充分发挥会展业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宣传推介作用,以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为主要载体,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为龙头,以国际国内大中型展览、专业会展和国内外高端会议、高端论坛为发展重点,扶持培育以旅游、文化、高原农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专业展览活动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节庆活动,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3.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逐步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新型海关监管模式、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支持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正常收结汇,推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电子口岸、跨境贸易结算支付平台等支撑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积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加快打造包括国际会展平台、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平台、进口促进平台等综合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4.巩固提升要素交易平台。加快产权交易、有色金属(矿业)交易、生物医药交易和国际花卉拍卖交易等区域性要素交易中心建设,尽快形成以昆明泛亚联合产权交易所为龙头,以土地交易所、房产交易所、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所和若干个专业交易平台为支撑的产权交易市场新格局。发挥各类交易所的虚拟平台功能,力争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易产品价格中心。

(三)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抓住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机遇,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改善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建立健全大通关协作机制和口岸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创新通关模式,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和“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工作。深化信用管理、分类管理和风险管理,探索实施“一口岸多通道”等模式,不断扩大绿色通道、无纸化报检、直通放行实施范围。加快申报昆明铁路口岸,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改革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方式,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将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由全面核准改变为有限审核和普通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积极落实《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等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区域投资便利化进程。

(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1.创新企业“走出去”方式。支持企业以工程总承包公私合营∕建设—经营—转让∕移交—经营—移交等形式到沿线国家参与铁路、公路、港口、电信、电力、石化、仓储、矿山等投资建设,带动昆明设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并购境外企业。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

2.强化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深化“走出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人员出入境便利措施,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国外宗教及文化风俗习惯等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五)健全对外交流合作机制

1.建立健全政府间的常态化互访和交流机制。利用国家层面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机制和云南省主导的滇印、滇缅合作、云南同越北、老北、泰北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昆明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能源供应、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以南亚东南亚为重点,在推进新缔结一批国际友好城市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友好城市政府间的常态化互访和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各种论坛、会议以及经贸、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不断提升交流合作水平。

2.鼓励支持民间合作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和团体在对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昆明地区的研究机构、智库、协会、学会等按照国家规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相关单位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活动,扩大相互之间的学术往来和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民间交往内容,巩固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尤其是云南籍海外华人华侨在汉语推广、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东盟华商会”平台,不断拓展华商到昆明投资规模。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昆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工作。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抓紧研究,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尽快分解细化具体目标任务,逐年实施,分步推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跟踪督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

落实好中央和省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研究并争取中央和省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向昆明倾斜。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专项基金以及世行、亚行等金融组织项目资金,为交通、能源、信息等互联互通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完善支持昆明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加大信贷、外汇、财税等支持力度,强化对外投资审批、信息咨询等管理服务工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三)强化人才支撑

落实国家和省的人才发展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昆明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把昆明建设成为推动省、市“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高地。继续深化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重点产业紧缺型人才到昆明发展,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我市优秀人才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重大项目建设。

(四)统筹组织实施

把握国家和省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统筹推进全市“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争取在互联互通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全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优先开工、抓紧实施我市纳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的项目,落实完善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充分发挥桥头堡部际联席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机制作用,利用好南博会、产权交易等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宣传昆明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着力营造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分类: 全球治理 201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