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国际竞争应是创造性而非毁灭性的
2019年05月23日  |  来源:中国网  |  阅读量:2801

自从有了国家,有了国际社会以来,国际竞争就成为一种常态。国际竞争有良性竞争,比如全球化时代各国在产业领域和科技领域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有恶性竞争,比如冷战,这种竞争将国际社会数次推向核大战的边缘,差点毁掉整个人类文明。

如今中美之间的国际竞争正日益被美国抹上新冷战的色彩。在短视的美国“战略家”看来,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对美国产生威胁,因此将中美之间正当的国际竞争日益黑化成恶性竞争。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美之间的国际竞争发生的背景是全球化时代,这是个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时代,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当的国际竞争会促进彼此的利益增长。美国在这样的竞争中采取霸权主义,将会在各个领域对自身的利益造成损害。

首先是关税问题。由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消费者因此将会多付钱,而可供挑选的商品品种却减少;此外,对中国供应商的产品加税可能会增加美国企业成本,提高价格,降低竞争力,使数以千计的高薪和高技能工作面临风险;加征关税导致的原材料供应成本上升将推高零售商成本上升,而这又将让消费者面对更高的价格,最终导致销量下降,就业流失;对网络设备征收关税将阻碍美国建设高速互联网、发展下一代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对技术领先地位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此举将阻碍美国与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的交流。

其次是针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封锁与打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就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先进制造业。5G通信技术因其特殊的优势有可能会成为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而美国针对华为的种种打压措施不仅扰乱了华为在全球的布局,也损害了自身在该领域的利益——美国企业在采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方面领先世界,但这些基于网络的技术依赖于底层硬件。对硬件征税,除了增加消费者的成本外,还会成为创新者的负担。从长远来看,这将对美国的再工业计划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最后是限制双方人才的交流。美国的有识之士认为,相当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似乎对宗教迷信、魔法和超级英雄比对科学更感兴趣。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移民,以及美国高校中的中国与外国研究者。特朗普政府却试图对这二者都加以限制。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劳动力总量的四分之一,中国每年毕业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毕业生数量为美国的三倍。(讽刺的是,在美国,有相当数量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毕业生是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在美国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中,约有半数是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留学生。)美国与中国科学家不再进行接触,再加上美国研究机构中中国人数量的减少,只会进一步阻碍美国的科学进步。

中国与美国这样的两个大国之间敌对式的共存将会导致两国都遭受伤害,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从中获益,最终得益的只能是美国的极端保守派——在他们眼中,大概只有集团利益,而没有国家利益。

(作者是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责任编辑:王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