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专著
Journals & Books
  • 技术对推动中国传媒业的变革具有基础性作用。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传媒业不仅要面对全新的媒介形态挑战,也要应对技术赋权下传播主体人群的结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2G到5G时代中国传媒业的变革历程,发现技术驱动下传媒业最大的变革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以“传者为中心”、坚持内容生产变革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坚持融合性平台创新,并且意识到只有打造完整的信息生产系统,才能时刻凝聚网络主体人群。在5G时代,传媒业应坚持平台化发展战略,在智能化与场景化的技术特征下,持续深化媒介融合,以资源整合促进技术应用、信息内容、终端平台和管理手段的共...
    2020/09/30
    11429
  • 缘起于音乐学研究的声音景观,由于关注声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声音在地方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代中国重要的声音景观——陕北民歌的传播历程进行梳理,作者发现,陕北民歌由一个与陕北地方关系密切的声音景观,在演变成为中国革命的文化符号后,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其地域分布迅速扩展到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陕北民歌表面上与陕北地方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但实质上,藉由唤起人们对中国革命圣地这一地方意象的记忆,陕北地方在陕北民歌地域扩展过程一直存在着或隐或现的关联。
    2020/09/30
    17266
  •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将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分解为源于环境因素的机会不均等、源于努力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以及源于运气和未知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三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2010—2015年,全国、城镇和农村机会不均等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出生时户籍的贡献度有上升趋势。(2)通过估算,2010年我国机会不均等为24.39%,2012年为28.04%,2013年达到峰值35.72%,2015年下降到30.56%,而如果不考虑党员身份、迁移两个努力变量以及环境变...
    2020/09/30
    18644
  • 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CGSS2010—2015年数据,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女性、党员、有配偶、教育水平高、身体健康、收入高、房产多、社会地位提升以及对环境满意度高的农村居民会更加幸福;(2)党员身份及家庭房产数量对于农村女性幸福感的获得和提升尤为重要,而农村男性更在乎绝对收入的提升、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稳定的婚姻生活;(3)东部农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中西部农民,该差异的53...
    2020/09/30
    17877
  • 文章基于CGSS2013年及2015年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机会不均等、社会资本与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会不均等的扩大,农民主观幸福感会下降,但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如果不考虑公共服务获得机会和各维度的权重,机会不均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的消极影响会被低估;社会资本作为机会不均等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一个传导渠道,主要是通过社会信任实现的,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建议政府在基础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和医疗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通过宣传教育、加大政府政策实...
    2020/09/30
    19560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决定》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理论成果,也是现代政治学理论中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一篇经典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2020/09/30
    9417
  •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对世界各国威胁最大的一次流行性病毒疫情,也是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验。自二战结束以来,还没有一个事件像这次疫情一样,使得世界各国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彼此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次国际抗击疫情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响应。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极力倡导和推进国际合作,为各国应对疫情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与世界各国携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2020/09/30
    6723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主要成员,在言行及政策实施中表现出明显的文明冲突论特征。特朗普当局的两大政策目标,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维护白人在美国的主导地位,大致都可以用文明冲突论来界定。特朗普当局偏爱文明冲突论的简单易懂,实用主义地、有选择地使用其中的一些元素。
    2020/09/30
    10360
  • 西方是一个在西欧国家崛起、对外殖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我认同概念,在西欧国家相对衰落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并成为西方国家参与国际政治和相关事务中的一个重要身份标签。西方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问题上有很多共性,重视宗教因素,随着国际地位和危险程度不断调整,但相互之间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欧美之间的权力转移,以及双方在地理、地缘等方面的差异,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差异也逐渐增加。在西方国际主导地位面临冲击、西方认同面临内部挑战的情况下,西方在这一问题的差异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020/09/30
    10481
  • 2020年中国将向全世界宣告消除了贫困,并进行减贫战略的转型,届时很可能从使用绝对贫困线改为采用相对贫困标准。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有必要回顾中国的减贫历程,并对未来新的减贫战役进行展望。特别地,有必要探讨这样的转型意味着什么?又会带来哪些挑战?中国是否应该进行这样的转型?基于Shorrocks and Wan(2009)的方法,本文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个体观察值,在不同的贫困线或贫困标准下,估算改革开放后中国及其各省份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发生率,并简单评估中国的减贫成就。特别地,本文通过比较绝对贫...
    2020/09/30
    19041
  •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导向为主的体系,其形成受国际政治地位和对外战略、国内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有清晰的霸权服务导向,在医疗应急方面还有些混乱,尤其是在这次疫情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声音和措施,经常有相互矛盾甚至是摩擦之处。
    2020/09/30
    7199
  • 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多边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双边多边并进”的新阶段。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建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多边推进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则化、专业化、机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应对“一带一路”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中国应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和平之路、发展之路、人权之路。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路径包括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共建,以及利用南南合作的机制平台。共建“一带一路...
    2020/09/30
    902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