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专著
Journals & Books
  • “风格”范畴是一种反映自然、社会、思维形态多样性、象征性,概念语义整体性、动态性的意义范畴。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人们通过对风格“日常用语”“学科术语”基本类型的广泛运用实现对“风格”范畴本质属性与普遍联系的认知。本文主要讨论具有人文社会学科普适性范畴特征的“语言风格”概念,从历时与现代认知的角度关注其“整体格调和言语气氛”的结构语义表征。叶蜚声《话说风格》一文列举了西方学者关于“风格”的诸种界说,本文整理出五组意义相对集中的风格概念,并在中西风格理论视域下梳理五组风格概念的语义流变,比照汉语学界风格研究的主体认知,补...
    2021/02/06
    481244
  • 阿拉伯国家是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基建”为任务开展科技合作的重点对象。
    2020/12/11
    16472
  •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以中国2007-2017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走出去”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2020/12/11
    9032
  • 与中国形而上学传统有所不同,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最初是作为基于认知需要探究超感性存在的“第一科学”而产生的,并呈现出注重认知理性的特色倾向。但随后,它又因为引入信仰需要导致了异化演变,如同中国形而上学传统一样浸润着各种源于非认知需要的魅惑。从这里看,当前中西形而上学复兴面临的挑战其实是自败性的:倘若复魅,就会在扭曲存在问题的非科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祛魅,又将回归如实探究存在问题的科学存在论,而不再成为形而上学了。
    2020/12/01
    11821
  • 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制度化表现形式。可持续和平和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推动、众多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全球议程。在实现可持续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多边主义和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全球议程的推动者,国际组织是开展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和力量。为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的和平和发展,21世纪的国际社会需要建设具有网络化和包容性、强大和有效的新型多边主义。为此,既要继续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也要加强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2020/12/01
    8626
  • 数据逐渐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潜在资源之一,数据治理正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综观当前的全球数据治理,其不仅面临主权国家间数据治理不同主张的冲突,还面临个人、企业与主权国家间数据权益失衡等多重挑战。
    2020/11/29
    6399
  • 印度洋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
    2020/11/20
    8771
  •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显著,产生了各具自身特色的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天下体系理论和共生理论等,而且都出版了各自的代表性著作,初步形成了“中国学派”。之所以要建设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主要是因为基于西方文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本身存在着缺陷、不足和局限性,在多年间忽视和看低非西方思想文化,甚至加以排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由于其局限,解决不了诸多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认为,产生于非西方地区的理论,其发展有三种境界:一是要独立思考并敢于质疑既有理论;二是要敢于提...
    2020/11/18
    10274
  • 中国提出的新倡议与新主张是中国向中东地区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
    2020/11/15
    11454
  • 冯玉军在文章中指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遭受西方强力制裁,国际环境明显恶化。因此,寻求与西方特别是俄美关系的转圜、减轻自身所受战略压力,是俄罗斯外交的重要任务。而中美贸易战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大国关系的变化,为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2020/11/11
    7765
  • 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中出现了多种新变化,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对华战略认知的变化。美国是否已经形成了新的对华战略共识?人们对此存在不同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出现了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不同观点林林总总,互争短长。从这一意义上说,当前美国并未形成对华战略共识。然而,这其中又正在出现比较一致的看法和主张,也即认为中国咄咄逼人,美应对华强硬,要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压制住中国的进一步上升。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认为美战略界已形成了一种新的对华战略共识。
    2020/11/10
    13731
  • 纳卡冲突涉及的现实利益纠葛十分复杂。
    2020/11/05
    560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