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与很多国家都设立了合作基金。“一带一路”所带动的很多金融合作都是第一次实行,史无前例,也得到了越多越多国家的响应。像意大利是西方发达国家当中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这也是“一带一路”合作受到普遍欢迎的最鲜明的例证。这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受到别的国家的欢迎以及历史学家的赞誉,是一个道理。
左传长:郑和下西洋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一项惠及周边乃至全球的远航活动,它为周边国家及地区提供了“公共产品”,促进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国家往来。在当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仍能看到明代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两者一脉相承。中国非常重视同沿线各国的友好关系,并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基金与合作机构。此外,无论是反思古代中国的郑和远航,还是当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间合作,都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呼应的。为此,中国也在不断推广新能源,发展水能风能,并把优秀的技术和文化带给需要的地区,推动中外合作共赢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处长 左传长
孙晓军:解读郑和下西洋,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视角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当下比较火热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倍受关注的问题。但相比之下,哈里斯先生所关注的郑和下西洋,和我们关注的有一点点“脱节”。但他所关注的正是我们需要且难得可贵的一面。哈里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郑和,那时候还没有“一带一路”倡议,他所写的《丝龙》出版于90年代初,那个时候也没有“一带一路”倡议,从这个角度上讲,他没有像我们一样关注“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那么“与时俱进”。他回答的是一个纯粹由西方角度,以一个西方人,从探险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郑和下西洋。我们正缺少这种观点。作为研究者,我们需要百花齐放,更需要不同的学者来解读,了解他们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以及当前的中国与世界。
察哈尔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孙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