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2018年04月13日  |  来源:中国日报网  |  阅读量:15775

中国日报网4月13日电 “新时代中国”国际研讨会4月11日在伦敦成功举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活动上发表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2018年4月11日)

郑必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对蒋建国主任、刘晓明大使表示衷心感谢!对应邀参加今天会议的各国嘉宾,特别是冈萨雷斯首相、蒙蒂总理、万哈宁总理表示衷心感谢!我也要衷心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21世纪理事会为筹备此次会议作出的巨大努力。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这里讲的“新时代”,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由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深刻内涵,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请允许我以“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为题,联系经济全球化来谈“新时代中国”是“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谈一谈新时代中国“从哪里来”。

远的不说,就从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说起。这里一个突出的基本事实,就是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大变动,同世界大变动特别是世界范围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密不可分。这是观察中国问题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视角。

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始于16世纪,盛于18世纪中叶。当时中国的清朝政府夜郎自大,不去推动工业革命,错过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而这一年恰恰就是英国国内铁路网建成之年。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年,不是偶然的。恰好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日,即是中国被一巴掌打入半殖民地之时。整体而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这100多年间,中国人由于错失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没有赶上时代,由盛转衰,一步一步被打入谷底。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也就是自那时起,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提出“振兴中华”口号、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可歌可泣的战斗从未止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经历了第一次历史性大转折。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未能扭转国势衰败,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就是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之命运。

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金融资本统治的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30多年间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第二轮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断了。中国人在外国帝国主义分割和大规模侵略战争威胁之下,又恰逢第二轮经济全球化断裂的时机,奋勇起来革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卓越领导下,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这就是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之命运。

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前苏联也在阿富汗战争中受挫。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先后遭受重大挫折,世界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格局。特别是,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突兀而起,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即从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开启的一场新的大革命。中国人抓住了新的时机,经过30多年努力奋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