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一家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本质上是市场化、商业化运行的,同时又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如何兼顾投资的价值目标和财务可持续性?
金立群:首先,要看这个项目对于所在国而言,从宏观上讲是否具有影响力,是否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由于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互联互通,这个项目不仅要有利于所在国,还要惠及其周边国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与项目所在国一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保障项目开工后按期完成。如果一个项目久拖不决,对其所在国是很大损失。至于财务可持续性,我们有风险管控部门来严格计算把关,这一系列措施都建立在公司治理框架基础之上。对于亚投行来说,项目的数量重要,但质量更加重要。没有数量对发展的影响不够,但如果搞了很多项目都是赔钱的、失败的,同样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始终强调质量第一。
建立运营一家金融机构、开发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关键,这归根结底在于其从事的投资项目到底好不好。为此,我们吸取了私营部门经验,吸取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他多边开发机构的经验,然后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政策和规范。
亚投行(资料图/亚投行官方网站)
中国新闻周刊: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大家庭,其“朋友圈”不断扩大,关键因素是什么?
金立群:这是国际社会投出的一张信任票。我们创办之初有57个成员,这些国家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政府会按照宣布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来推动机构稳健发展。近三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不直接干预银行经营,而是通过董事会发挥大股东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如今亚投行已向全世界无可争议地证明,这是一家切实按国际高标准运行的多边金融机构,是一家具有21世纪公司治理高标准的开发机构。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越来越多国家愿意加入亚投行。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预测美国和日本加入亚投行的可能性?
金立群:尽管日本、美国尚未加入亚投行,但至少在今天来讲,这并不表示他们对亚投行的公司治理、透明度管理有任何怀疑。实际上,美国各阶层的智库、政府部门、信用评级机构等均对亚投行非常肯定,美国许多有知识、有影响的人士也对亚投行给予了非常中肯、客观、高度的评价。亚投行跟美国和日本保持着很好的沟通,比如说我们雇佣了美国和日本籍的工作人员,与两国金融机构也有广泛接触。在将来的项目国际招标中,我们也将对美日两国企业一视同仁,鼓励他们参与竞标。我在很多场合都说,亚投行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不会关闭。各国加入与否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无论你是不是我们的成员,亚投行都愿意与你开展多方面合作。
亚投行57个创始国(资料图/欧洲时报)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上的多边金融机构林林总总,与世行、亚行等相比,年轻的亚投行有何独特性?
金立群: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各有特点,以世界银行为例,它涉足的范围有基础设施、社会发展项目、教育、卫生、扶贫、软贷款等。但也正是由于其涉及面较广,所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相对有限。亚投行的特点则在于着眼的领域比较集中。我们参与的项目基本上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目前还没有考虑过教育、卫生等非物质生产性领域。如果今后情况有所变化,亚投行也可以在董事会指导下重新思考支持的重点,但这是以后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多,亚投行如何防止“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式的“大机构病”?
金立群:首先,我们在银行制度设计、架构上有一些创新,特别是我们采取按业务条线设立部门的方式,从而使每个专业人员都得到充分工作机会,不会出现“一部分人非常忙,一部分人非常闲”的情况。例如,一个国家可能今年交通项目多一点,能源项目少一点,明年或许还会有农业加工项目,如果把专家限制在一两个国家之内,必然会有资源浪费。我们现在按任务条线操作,就能使某一方面专家做完一个国家的项目后再做另一个国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冗员。此外,我们在各个成员国没有设立庞大的代表处,而是在银行内部成立一个国家规划部门,对主要国家的借款进行充分规划和准备,今后我们还会在项目所在国适当雇佣一些咨询专家进行协调。我认为亚投行可以做到“精干”二字,但必须从开头就设计好,否则一旦形成庞大机构之后再作改变就十分困难。亚投行是一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构,因为我们得到了世行、亚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许多老牌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提供了宝贵经验,使我们能够以新的方式创办一家符合21世纪要求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