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需要“原理论”
2018年12月06日  |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  阅读量:11936

全球化意味着与他者的绝对遭遇,对多样性的恐惧和改造欲望意味着“永久冲突”,而且用暴力推广民主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造成美国国力的损耗。所以,很多现实主义者反对民主和平论,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够为现代国际政治提供坚实的基础。

民族国家是现实主义的想象极限。无论是经典现实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他们都认为国家始终面临着不确定的危险(或者来自国家的权力欲望,或者来自无政府状态造成的不安全感),所以其它国家总是自我的威胁。在这种思路下,只要有其它国家实力增强,那么它就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就需要采取平衡、遏制和削弱等政策,造成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紧张。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指出,在现代性的作用下,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是恒常的,所以在现实主义思维逻辑的作用下,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战争也是恒常的。

“共”与“通”:建立在多样性基础上的国际秩序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技术和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人和文明的不断遭遇,这种遭遇在带来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同时,也在刺激相互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为应对这一状况,中国提出的构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西方的各种共同体(现在最流行的是民主国家共同体)存在根本差异,前者建立在多样性基础上,而后者建立在排他性基础上,前者是全球眼界,而后者归根结底是自我欲望的向外投射。因此,它们为达致国家之间和平与繁荣所提供的方案是不同的,西方的各种共同体方案要求差异的消失,采取的是威慑、分化和改造其它国家和文明的策略,只有在政治、意识形态、宗教和经济上达到相应的水准才能被纳入到“我们”这一团体内。但是在排斥差异性的基础上,普世无外的共同体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一种差异标准的消失,意味着另一种差异标准的诞生。

“一带一路”则为实现建立在多样性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可供尝试的路径:首先,“一带一路”的核心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参与者都是主体,而不是等待被某一个主导国家改造的客体,这一倡议的目标、方式和路径都是在参与者相互沟通与互动中逐渐形成、演化和改进的,“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其次,“一带一路”的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通”既是过程,也是目标。“一带一路”的多样化主体需要在政治、经济、基础设施、资金和人员往来等不同领域增进了解、信任与合作,最终实现“不同”但“通”,即对他者的理解、包容与欣赏。

所以,“一带一路”反映的是我们为国际秩序带来了“中国方案”,这不是要彻底颠覆现有地区和国际秩序,而是要做改进,要为深入推进的全球化引发的一些列问题贡献中国思维与智慧。

 

十一、曲鹏飞:“一带一路”推动全球文明互鉴

“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的亚欧大陆、非洲大陆被麦金德称为“世界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明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十六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这一地区诸多文明古国荣衰兴替的历史。

与澳洲、非洲南部、美洲等历史上的孤立、半孤立文明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始终通过贸易、宗教和战争保持着文明的交流,东亚、南亚、中东、欧洲等人类文明的几个“轴心地带”始终保持着经济、文化、宗教、技术和制度的碰撞与融合,古代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像南北分列的两条纽带,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将“世界岛”上的居民紧密相连。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文明的发育与进步需要源源不断地与外界交流,否则就会陷入封闭与衰败。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世界经济交流的主干道。粮食、皮毛、药材、丝绸、茶叶、玻璃、贵金属等物资通过东西方的商队源源不断地进行交流,满足各时代人民的物质需求。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世界思想交流的集散地。丝路沿线的各地区人民充分汲取其他文明的思想,形成思想上借鉴与完善,中国的大部分宗教都是丝绸之路上“舶来品”,经过中华文明的吸收借鉴,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欧洲在文艺复兴过程中也曾热烈拥抱来自遥远东方的道德哲学,坚定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权的决心。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兴衰一再证明,文明的进步不是闭门造车可以实现的,必须经过海纳百川的吸收融合才能完成。

不可否认的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带给人类的并非总是正向收益,为了争夺财富与权力,对抗、征服在丝绸之路上屡有发生,匈奴西进、十字军东征、蒙古的扩张围绕陆上丝绸之路展开,欧洲殖民者对东方财富的掠夺则基本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布局。战争带来的收益随时间递减,而战争带来的创伤则是深刻而持久的,在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从丝绸之路数千年的历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共赢之策,是和平崛起之策,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而实现文化思想交流的繁荣,推动各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

历史上,丝绸之路每次大发展背后均有一个处于高度速发展的文明在推动,汉唐时期中国丰富的物质文明为推动丝绸之路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力,中世纪中东的伊斯兰诸王朝成为衔接丝绸之路的中枢,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对财富的追求不断推动欧洲各国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张,进而将世界各地区带入全球化时代。如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带来的弊端正在持续暴露,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推动国际合作新思维,为不同文明提供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是新一轮全球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享、共建的基本原则,致力于给目前处于动荡和混乱之中的“丝绸之路”带来新的持久的和平与繁荣,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必将推动全球文明地进一步深度交融。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