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需要“原理论”
2018年12月06日  |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  阅读量:9496
乡、祖国、民族的认同,从而转化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建设力量。中国梦,既是祖国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一带一路”倡议是有效联结全球华人华侨的重要战略,为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铸就全球基础。


七、袁剑:“一带一路”是“新历史的延续”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自己的天下秩序话语与现实实践逻辑,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其历史基础,同时也需要在新的世界语境下思考当代的逻辑可能性问题。

从历史教益层面而言,“一带一路”可以尝试归纳为一个基于历史实践的、考虑了中国自身实力限度的、基于地缘互助而非意识形态输出的中国式外部秩序结构。这种结构在理念层面应兼顾当下各国的平等与安全需求,在文化层面考虑到宗教与文明区块的特质问题,在认同层面必须注意到因海外华人和跨界民族的存在而可能出现的认同重叠与认同冲突问题,并对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对周边的“革命输出”进行话语切割,从而形成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框架,具有兼容古代“天下”秩序与现实世界格局可能性的整体性逻辑。

这种逻辑不是一种“历史的终结”,而是一种“新历史的延续”。这种新的历史并不是福山意义上的西方中心的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历史,而是面向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具有其自身主体性的历史。当然,这种延续性不能建立在对古代历史的简单复归上,更不是近代西方殖民历史的重演,而应是基于当代“一带一路”各国区域性历史共识上的后续延伸。我们是在剔除了殖民与霸权色彩的“新历史”上构建面向未来的框架。 


八、杨梅:“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撰写此文,正值2018G20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之际。十年之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G20临危受命从财长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对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曾这样评G20机制的重要意义:“G20预示着21世纪的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提出与全球化时代密切相关,是全球化进程深化、全球问题凸显蔓延和全球合作深入的必然结果。全球治理最早由德国前总理威利·勃兰特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他同瑞典前首相卡尔森等28位国际知名人士于1992年在联合国发起成立“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该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天涯成比邻》的全球治理现状研究报告。同时期,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学者詹姆斯·罗西瑙出版《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一书,从学理层面上探讨全球治理。他认为全球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既包括政府机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全球治理范围下,各色人等和各类组织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实现各自的愿望。继罗西瑙之后,全球治理理论很快得到各国学者重视与关注,例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瑞士学者彼埃尔·德·塞纳克伦斯对于全球治理从不同视角进行阐释,而根本内涵都保持一致:全球治理是维持世界秩序的规则和规范。虽然全球治理源于西方,但中国国内自21世纪以后也开始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治理观。学者俞可平认为,全球治理是通过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民主协商与合作,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健全和发展一整套维护全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包括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全球规则和制度。蔡拓则把全球治理定义为: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论为价值导向的,多元行为主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挑战的一种新的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国内外学者对于全球治理的认识在价值和目标上比较而言,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更加强调各国政府、组织间包容协商的合作方式及实现共同体利益的共赢导向。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理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逐渐丰富成熟。然而,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化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治理实践也面临不小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出现的以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为代表的与全球化潮流反向而行的动态。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化带头大哥悍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开始转变为“逆全球化”的领头羊,英国正式脱欧被西方媒体称为“全球化时代终结标志”。自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核心国从全球化秩序格局中撤退,传统的“英式全球化”和“美式全球化”难以为继。事实上,“逆全球化”暗流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发展不平衡问题,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宗教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对全球化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都是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秩序以及维护全球治理机制的意愿与能力开始明显弱化,传统核心国家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体系里快速下降,曾经以欧美为领导角色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出现真空,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扛起承担全球治理责任的角色。作为全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吸引投资国、第二大经济体和对外投资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核心代表,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对于全球化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期待“中国主张”,中国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既是全球化受益者和贡献者,也是坚定的支持者,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同年11月,习总书记在APEC利马峰会上又谈起全球化问题,他说:“当前,围绕经济全球化有很多讨论,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应“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中国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尽管自身也受到当前“逆全球化”暗流的冲击,但仍以负责任的立场,提出建立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以实际行动引领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深入践行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全球治理新理念。中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