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8年12月05日  |  来源:复旦国务学院  |  阅读量:9314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公共行政系系主任竺乾威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分论坛。来自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十七位学者围绕空间治理、政民关系协调、环境治理、跨国地方合作治理、扶贫治理、海洋治理、城市治理等议题,从现实问题和学科建设两个角度展开讨论。与会学者提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在学科身份和学科定位上却出现了一定迷思,在学科未来发展是趋于国际化还是趋于本土化方向上也存在争议。竺乾威教授提出,未来在有关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学科的外部边界、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的建制、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走向之辨上,相关学者应该通力合作、更多沟通,以推动学科的整体性发展。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国际政治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主持国际政治系分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十一位学者就区域国别研究、全球治理、国际关系议题的变迁与发展、国际秩序、学科建设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作为与国家综合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迅速发展、渐成体系,但是学科边界模糊、学科自主性较弱、缺乏自主话语与自主理论创新能力、本土教学体系受西方影响过大、受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所钳制的不足仍旧客观存在。此外,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倡导打破天边与身边、神圣与世俗、传统与当下、学术与对策研究的任督二脉,要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未来建设,在解决上述不足的同时,更要注重跨学科、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执行院长苏长和教授对本次大会作总结并致闭幕词。苏院长提出,没有独立知识体系的民族即使经济腾飞了也很难站得稳走得远。实现学术独立知识体系独立是学界的任务。因而,中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科未来的重中之重便是构建中国的政治学、公共管理、国政外交的知识体系。要衡量一国知识体系的影响力,可以参考教材推广程度、理论运用范围、概念使用频度、学术议程构建能力、教育成果丰富性、理论发言权等多重标准。此次三个专业的数十位杰出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建设成果,对于学科的融合发展、学科相亲而不是学科相轻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建构非常有利。未来,三大专业的学者应该更多交流合作,形成更好的学科生态和学科文化。

 

最后,在与会学者的热烈掌声中,本次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论坛圆满结束。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