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选情与疫情叠加下的美国政治:认同分裂、政党重组与治理困境
2020年10月21日  |  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8197

三、极化与分裂的影响: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的政治断层与治理困境

美国政治的两大政党重组趋势及其带来的以“身份—认同”为导向的政治结构,在实践中导致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美国政治形成了以选民结构、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为主体的三大“断层线”。选民结构断层线指基于“身份—认同”的两大政党—选民联盟分化。意识形态断层线指由选民结构断层线引发的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极化加剧的现象,民主党正变得更左、共和党正变得更右。文化-价值观断层线指白人主体性与多元文化之间日益明显的张力,甚至有可能引发美国国内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战争”。三大“断层线”不仅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而且使两党及其代表的选民联盟彼此对立,几无妥协与对话可能[9-10]。政治断层给美国的国家治理带来深层困境。

首先,政治断层使美国两党斗争进一步升级,政治生态前所未有地恶化。从2019年初民主党重新取得众议院多数席位的第116届美国国会开幕至今,两党之间的恶斗便已导致美国政府出现了史上最长时间停摆(长达35天)、民主党围绕特朗普“通话门”发起弹劾,以及2020年总统国情咨文期间佩洛西手撕国情咨文文件等事件。这些事件表明,当前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断层已经使政治精英完全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进而对美国民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其结果是,美国政治已经陷入“两党斗争升级—政策难产甚至失效—国家治理失能—社会矛盾加剧—两党斗争进一步升级”的恶性循环。否决政治的形成,意味着美国国内治理的低效、民主政治的退化成为常态。

其次,政治断层扩大了美国两党意识形态鸿沟、重塑了其结构,加剧了双方的意识形态对立,使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党派色彩更为浓厚。以经济议题为例,“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成为民主、共和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核心问题之一。一方面,民主党支持全球主义的势头,很可能使其在这一轮联盟重塑与政党重组后彻底失去白人蓝领的支持。考虑到民主党在移民问题上的开放态度,这一趋势将变得不可阻挡[11]。最终结果是,民主党政治联盟将在此轮政党重组后转化为由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白人、少数族裔及城市人口组成的具有全球主义倾向的群体。另一方面,白人蓝领倒向共和党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就业考量。特朗普关于重振制造业、“美国优先”以及“让美国再次伟大”等本土主义解决方案,使这一社会阶层看到了有别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解决自身最为关切的就业问题的前景。如果这些经济政策成为共和党的主流,共和党就有望将白人作为一个整体巩固为其核心政治联盟。“特朗普现象”反映出今后共和党可能会成为代表白人蓝领阶层与南方连同农村地区白人保守派的本土主义政党。

最后,政治断层在社会文化领域打破了近年来多元文化主义的主导态势,引发了白人至上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极端社会思潮的强烈反弹,使美国的社会矛盾和族群冲突进一步激化。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在当代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伴随全球化浪潮席卷美国社会的背景下,美国国内的文化-价值观冲突虽一直存在,但始终处于潜伏状态。然而,以经济危机和多元文化主义走到“政治正确”的极端为转折点,以“特朗普现象”的兴起为催化剂,近年来美国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冲突呈现出井喷式爆发的态势。以2017年8月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种族暴力事件和2020年5月的弗洛伊德事件为标志,美国的两党及其背后两大政治联盟间以文化-价值观为断层线的对峙和冲突,达到一个新的高点。这一趋势严重撕裂了美国社会、损害了美国国家认同,使美国国内社会的“部落化”特征日益明显。这种撕裂和损伤对美国以“合众为一”为根本历史经验的社会发展模式构成了严峻挑战。

四、结语

当代美国的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是美国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选情与疫情叠加的特殊背景下,疫情危机、经济就业下行、族群冲突和关键摇摆州选民倾向,成为观察此次选举的四个重要分析变量。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的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呈现出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在聚焦上述热点议题的同时,我们还需从更长的历史时段和更深的政治逻辑发现美国政治演化的规律。

当前影响美国政治走向的中长期逻辑在于政治极化背景下的新一轮政党重组趋势:东北部“铁锈地带”白人蓝领选民对民主党的疏离,南方部分“阳光地带”年轻选民群体对共和党的忠诚度下降。这一趋势意味着“身份—认同”将逐步取代“经济—阶层”而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因素,加深美国的社会裂痕、党派斗争与政治极化,使其国内治理效率进一步下降,甚至引发政治民主的退化。(注释略)

(王浩,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美国政治转型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19YJCGJW012)成果。)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