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刚:中国是新兴全球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塑造者
2017年09月11日  |  来源:国际人民网  |  阅读量:14138
 

  从一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到共商共建的全球体系 

  历史表明,无论是罗马治下的体系,还是英国治下的体系,以及美国治下的体系,都没能真正创造和平,都是一种强权和霸权支持下的中心剥削外围的结构。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构建世界各国共有共享的全球体系已具备条件,国际格局正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向各国共商共建的全球体系转变。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近些年来世界遭遇了经济危机、地区冲突、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这些最多只能造成一些对全球化的疑虑,不足以阻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车轮。事实上,问题出在了不加管制和约束的全球化,以及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地缘政治竞争。这说明把逆全球化作为解决问题的选项不会成功,着力推动各国真正可以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的全球化才是解决之道。

  全球性的国际体系已经处在发展当中。作为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产生,对把脉世界经济问题,交流经济政策和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反映全球经济力量变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重改革于2015年底正式生效,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获得一定增加。国际社会围绕贸易、发展援助、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不同功能领域治理所建立的全球性机制,虽然离人们的希望和实际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但每一种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仍无可替代。这些机制和平台,包括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体系,已经构成了全球体系的基本框架。增强这些组织机制的代表性、包容性和权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由于承担全球性责任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西方过去几年不断谋求构建一些经济、政治甚至安全领域的国际小圈子。但正如TPP失败所表明的,这种努力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之前的全球化就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意识到局限于小圈子内部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才逐步向全球扩展推动的。世界再回到互相封闭的过去已无可能。

  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模式的根本问题。英国脱欧更直接表达了其对欧洲一体化最新做法的不满,区域合作面临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不过,从构建全球体系的角度来看,区域合作危机是否也是全球化的一种逆动还难下定论。在做出脱欧决定后的英国,经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英国离欧洲可能远了,但离世界更近了”。事实上,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所表现出来的地缘竞争意识和战略,已为其招来了诸多内外困扰。

  大国战略博弈和区域地缘政治竞争是观察国际格局变化,并据此对其走势进行预判的一个窗口。势力范围、战略平衡、强权逻辑等国际关系传统思维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国外交和区域形势,地缘竞争与经济全球化成了国际关系一对主要的张力。在新的地缘竞争中,传统大国貌似强势回归,但它们对形势和问题的驾驭能力已不如前,区域性强国也在本地区地缘政治博弈中强势崛起。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呈现多向复杂互动,增加了国际格局演变趋势分析判断的难度。不过,从理论上讲,区域和全球层面多元力量的存在更证明了构建全球性体系的必要性。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全球影响。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为重要抓手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推进方案和路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美国、日本等对“一带一路”有疑虑的国家,也派代表参加了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说明能够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全球化是受欢迎的。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