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刚:中国是新兴全球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塑造者
2017年09月11日  |  来源:国际人民网  |  阅读量:14534
 

中国是全球体系构建的推动者和塑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十一位,跃升到了当前的第二位。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从2013年到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连续三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1年起连续超过美国。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从2011—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而美国同期则为11.8%、20.4%、15.2%、19.6%、21.9%。按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13日发布的信息,中国2016年的经济增速是6.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快速崛起引发人们对国际格局转换的讨论。当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一是位居第二的中国和世界第一的美国可以联合,构建G2“两国集团”;二是跃升为世界第二的中国是国际体系的挑战者,中美会走向大国政治的悲剧,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而事实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中国,正在努力开创一条国际关系的新路。

  与传统国际关系思维不同,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进而发展出一般意义上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提出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个方面的内涵: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冲突不对抗是底线,相互尊重是要求,合作共赢是核心。从大国扩展到一般意义的国际关系,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所体现的“上海精神”是对新型国际关系最好的注解和践行。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方、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互相交流与借鉴,各成员国所秉持的这些共识产生了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价值。在更大范围上,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与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网已遍布全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缔造新型国际关系的崇高目标和价值关怀。人类是基于文明多样性的存在,发展至今又共同面临一些生存性挑战。这说明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休戚与共、安危同担的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前,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也时时侵袭着众多的人们。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已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在2017年3月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中国代表140个国家发表《促进和保护人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在具体操作上,中国提出了推动普惠均衡全球化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的吸引力同样在于它超越了国际关系的传统思维,实行大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发展模式。与以往全球化只关心部分发展较为快速的国家和地区不同,“一带一路”带动了未能分享前一轮全球化发展机遇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以往国际发展路径不同,“一带一路”涵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经验和模式。“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属于世界,其覆盖的范围不局限于古丝绸之路走过的地方,可以成为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方案。

  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智慧、全球方案的提供者。在历次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上,中国代表团力促会议达成协议,积极配合东道国,协调各方立场。中国自己也转向环保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压产能,促转型,减排放。在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国积极把脉世界经济问题,分享自身经验。在2015年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理论,以及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的具体措施。作为G20杭州峰会的主办国,中国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历史上做出了“六个首次”的方案贡献:“首次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

  中国不只提供方案,也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力推南南合作。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中国宣布秉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并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承担维护国际安全责任。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5万余人次。在索马里海域,中国海军已成为反海盗,保护海上通行安全的主要力量。在朝鲜半岛、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积极斡旋,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关系正能量的提供者,在地区和全球发展遭遇寒流时,中国的道义和行动支持起到了稳定和鼓舞人心的作用。在世界面临逆全球化威胁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达了中国对开放、自由的国际贸易秩序的信心,中国要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这种正能量,日益发挥了全球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黏合剂的作用。

  在推动全球体系构建的同时,近年来中国成功应对了周边的地缘政治挑战,包括日本霸占钓鱼岛的图谋、南海权益争端等,不仅捍卫了国家利益,维护了区域和国际和平,更让一些事端挑动者的意图昭然天下。在整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没有被孤立,中国的立场、主张和方案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国际支持。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陈玉刚 本文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30期)

(责编:贾文婷、杨牧)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