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创新平台的竞争策略:前沿进展与拓展方向
2020年08月28日  |  来源:《经济管理》2020年08期  |  阅读量:15453

因此,当一个平台存在多个所有者即出现平台共享现象时,有竞争力的平台不仅要在最终用户、互补品和竞争性平台等各个层面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而且要在平台和所有者之间以及平台所有者之间建立起协调的激励结构,确保平台决策的独立性和共同投资的可持续性(West,2014[59];Eisenmann,2008[29];Cusumano等,2019[1])。如果平台所有者最大化自身价值的目标严重偏离平台价值最大化,或者平台所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目标冲突和搭便车行为,则会出现平台分割现象,并最终导致平台失败。

五、进一步研究的拓展方向

未来中国学者推动创新平台竞争策略研究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一是接续国外创新平台竞争研究的演进脉络,进一步深化前沿问题研究;二是引入平台竞争的中国情境因素,在丰富创新平台竞争策略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新的理论发现。

1. 前沿问题拓展

一是既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界面开放性、定价等单一竞争策略问题,而未来的研究需要将各种竞争策略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纳入研究视野。平台企业在竞争中往往组合运用并动态调整各种竞争策略(Cennamo,2019)[4]。然而既有的研究或者仅研究单个竞争策略对平台竞争绩效的影响,或者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战略权衡,例如(Zhu和Iansiti,2012)[61]利用电子游戏平台企业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平台质量、间接网络效应和消费者预期对初创平台竞争绩效的影响。但是平台企业竞争策略之间的交互影响如何,平台企业竞争策略组合的理论逻辑到底是什么,仍然是创新平台竞争研究的黑箱。这不仅使得当前的平台竞争策略研究看上去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而且大大制约了学术研究对平台竞争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是既有的研究主要围绕静态情境下的竞争问题展开,而未来的研究可能将技术演进和产业周期等因素引入并在更加动态的竞争情境下展开。由于技术突破的加速,特别是通用目的技术和使能技术的加速发展,行业层面的底层技术架构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产业架构变得越来越多层,这种多层的“堆积市场(stacked market)”大大增加了平台竞争的动态性(Gawer和Henderson,2007)[5]。然而,无论是战略管理还是技术创新传统下的平台竞争策略研究,对平台竞争动态性的理解都非常有限(McIntyre和Srinivasan,2017)[62]。Teece(2018)[6]认为,平台竞争可以发生在平台之间、平台和互补品之间以及互补品之间三个层次。从平台之间的竞争看,决定平台企业从平台生态价值中获利能力的关键是平台企业能否识别潜在的具有瓶颈性质的平台技术和市场,并通过内部构建或外部收购关键资源来控制该瓶颈性平台。进一步地,平台企业会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进入或退出特定的瓶颈性平台(Hannah和Eisenhardt,2018)[21]。但是,平台生态中的潜在瓶颈性平台具有哪些技术和经济特征,平台企业如何识别潜在的瓶颈性平台,潜在瓶颈性平台如何演化为事实上的主导平台,既有平台如何控制关键资源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以进入瓶颈性平台市场,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

三是既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一平台间的竞争问题,而随着多平台企业的涌现,如何利用多平台间的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构建竞争优势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平台企业掌握越来越多的资源,随着技术创新加速带来的新兴平台涌现,越来越多的在位平台企业将通过进入更多的平台市场而成为多平台企业,包括创新平台进入新的创新平台成为多创新平台企业,也包括传统的交易平台进入创新平台而成为混合多平台企业。多平台战略是否对传统的企业多元化战略构成挑战,或者说多平台企业的多平台范围经济和跨平台互补性的来源与传统企业的多元化有何差别,平台间的“相关性”和传统多元化企业的业务相关性有何差异,多平台企业获取、构建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的逻辑是否有别于传统的多元化企业,进一步地,由于多平台现象的涌现,多平台企业必然在单个平台市场、甚至同时在多个平台市场协调自己的竞争策略,从而使平台竞争策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些新的商业现象,必将对既有的平台竞争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形成挑战,同时也为拓展和修正这些理论提供丰富的研究机会。

四是既有的研究主要基于质性研究方法,未来基于大样本的定量研究方法有望越来越多地出现,从而推动创新平台竞争策略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创新平台竞争问题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理论构建的阶段,也由于结构良好的平台数据获得的困难,目前的创新竞争策略研究多为基于案例分析或历史分析的定性研究,基于大样本的定量研究还非常缺乏。既有的少数定量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利用电子游戏行业的数据开展研究,如Cennamo和Santalo(2013)[63],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行业存在多个平台企业,同时产业发展的历史较长,因而积累了足够的样本数据。可以预期,随着更多数字经济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散化和历史数据的积累,平台竞争研究领域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定量研究成果。而致力于推动平台竞争问题定量化研究的学者,一方面要基于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理论假说;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推进有关网络效应、互补性、互补品多样性、平台技术绩效、平台分解、平台分割等概念的构念化和测度工作。

2. 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发展

如果说4G促进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交易平台的大发展,那么使能万物互联的5G信息基础设施的成熟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必将催生一大批创新平台的孕育和成长。为了推动中国在数字经济、特别是底层信息技术平台的跨越发展,为中国信息安全、产业链安全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为了提升中国平台竞争学术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有责任将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智慧聚焦到创新平台问题的研究上来。既有的平台研究所显示的基本事实是,美国企业既擅长构建交易平台,也擅长构建创新平台,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则几乎都集中在交易平台领域。根据Cusumano等(2019)[1]的分析,在2015年发布的“福布斯2000”中被识别为平台企业的18个创新平台企业和23个交易平台企业中,中国企业有6家在列,但其中的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腾讯、网易五家企业都主要属于交易平台,仅奇虎360一家中国企业属于典型的创新平台企业;相比之下,美国上榜的平台企业中交易平台企业有15家,创新平台企业的数量也多达12家。可能受限于创新平台案例资料获得的困难,国内的创新平台研究总体上处于数量少、质量低的状态。正如前文所述,2000年以来。发表在国内《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和《管理学报》五个国内顶级管理学期刊的以平台竞争为研究主题的63篇论文中,仅有12篇是专门研究创新平台竞争问题的,其他全部以交易平台为研究主题。虽然近年来国内管理学界围绕创新平台问题开展的研究成果陆续出现,如一些学者围绕创新平台治理(马蔷等,2018)[64]、平台开放的创新绩效(刘人怀和张镒,2019)[65]和动态能力(朱晓红等,2019)[66]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但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更多是国外平台竞争理论在中国平台问题上的应用,其对于推动平台竞争一般理论的发展、对于深化本土情境下的知识创造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中国学者进一步推动中国情境下的创新平台理论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1 2 3 4 5 6 7 8 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