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第二期“疫情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会议综述
2020年04月30日  |  来源:BRGG  |  阅读量:16695
武汉大学政管院研究生的初步政策显示:虽然5000亿的新冠债券仍未发行,但目前总体5500亿的社会援助资金已暂时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国家援助发放的2400亿;二是针对欧洲银行担保发放的2000亿;三是对员工短期补助的1000亿。但这个补助资金仅仅是疫情时期对国家、企业及个人的短期解困措施,对疫情过后整个复工的恢复措施、经济的复苏举措暂未体现出来。同时,针对欧洲经济是否会滑坡依旧有诸多预测:欧洲总体上属于消费型经济且南欧国家主要收入和就业来源自第三产业中的旅游经济。倘若缺少资金大幅度的整体流动,尽管政府下令不允许大幅度裁员,但严峻的经济形势仍会造成失业率的上涨;目前持续的禁足令延长也会使夏季的消费高潮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3) 中国经济

黄志坚表示,从经济贸易的角度来看,全世界进口贸易暂时处于停歇状态,这势必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沿海一带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像宁波这样的港口城市受这次疫情冲击,其外贸出口的下降也是相当惨烈。经济恢复好转在于疫苗及特效药研发时间。就目前而言,中国采取措施效果较为显著,而现在疫情已蔓延至全球——欧洲已然变成全世界较为严重的感染地区。因目前基本经济体都属于重灾区,故整个供应链到销售端已普遍出现停滞不前的现状,这也导致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经济模式会反过来传导到中国。总体判断为: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功能会进一步削弱;同时在开发出正式疫苗前,世界经济总体上暂不会得到迅速恢复,甚至更为严重地会导致人道主义的灾害。

黄仁伟提出,疫情是判断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第一出发点。中国最有经济活力、最有财政收入的省份——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东南沿海一带都是在国际经济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如果国际经济出现塌陷,则中国唯一有财政盈余的省份将全军覆没。

4) 经济的政治影响

林大建认为疫情短期内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依旧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这次面对疫情所采取措施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对疫情的反应和各种公关手段也将对我国国内舆情,从而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出现的所谓“逆全球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上一轮市场和资本驱动的全球化导致的各种失衡,例如地区失衡、贫富差距、经济社会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这次疫情将进一步推进对全球化及现代化的深度反思:这次疫情会促使我们往哪个方向转变?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途径应侧重哪个方向?毫无疑问这势必会对今后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包括疫情前后对消费模式及经济模式的改变。

三、中美关系

林大建女士认为,这次疫情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外比较,特别是中美比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网上的反应来看,经过这次疫情,中美双方社会都更深切的感受到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在政府作用、社会组织和国民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感受最为直接。这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花长春简要概括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美国权威性大机构民调显示高达70%的美国人要求中国为这次疫情负责,同时这种舆论在欧洲也普遍存在。所以,对中美关系的进展需进行深一步思考。美国虽可以通过旅游来缓解账户赤字,但这一现象仍然经常发生。中美之间第一阶段协议目前无法顺利开展,美国政府有可能以疫情为借口制造贸易摩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巍重点阐述了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下一阶段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本来能够部分缓解中美多重复杂的矛盾,但在过去三个月,新冠疫情加剧了中美关系的下行,尤其是加剧了中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敌视。这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疫情直接导致官方直接接触减少:基于中美关系目前处于多重复杂问题频发的状态,直接接触的减少必然导致矛盾的堆积以及误解的增加和发酵。以前,相对理性的经贸渠道畅通,双方能够经过多轮谈判传递信息,沟通的频率和程度能够缓解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一些误解,尤其是技术官僚之间的沟通。而现在,这些沟通基本完全中断:中美直接沟通渠道目前只有领导人电话,而电话的效果非常有限,故目前情况属于多个双边和多边的沟通渠道基本中断的状况。第二、疫情加剧了民间的敌视:因传染病同别的灾难不一样,通常而言,传染病比其他的社会灾难更容易加剧社会道德的恶化,引发人的情绪焦虑,相互推诿责任。这在美国舆论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三、疫情带来经济下行期,而经济下行使国际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学家》曾预测,G20国家中除了中国、印度、印尼三个发展中国家外,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将负增长,美国是-2.8%。这给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的执行造成困难。其中,协议要求2020年美国对华出口较2019年增长40%,2021年再增长40%;能源进口将无法执行。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购买力呈大幅下降趋势。就目前而言,中美脱钩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国家间产业回缩也会影响国家间贸易。今年中美贸易将延续去年的负增长状态,美国国内会有更多鹰派鼓吹产业回流,甚至提供政府资助帮助企业完成这个过程。目前,美国从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已然降到第三。总体而言,疫情加剧了中美关系的恶化。因目前中美双方的舆论战容易导致意识形态的战争,如若中美双方更加专注于处理本国事务,让双方民意稍加冷静则有利于形成更健康的关系。

四、地缘政治

1) 疫情、经济危机与地缘政治

张晓通提出,疫情、经济衰退、地缘政治如影随形,是一个“三环套”。这次世界三大经济体-中美欧处于疫情“震中”,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经济衰退必然引发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地缘经济就是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各国会更加保护自己的资产、技术、供应链、食品安全以及生物科技等,经济会成为各国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欧盟内部讨论了很长时间的外资审查条例终于在疫情面前迅速通过,欧委会提出要打造一个地缘政治的欧委会。反过来说,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回归,会极大阻碍全球联合抗疫的努力。各国各扫门前雪。中国在当前阶段的国际合作中走在前面,但美国还远远落在后面。如果疫情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引发经济衰退,发达国家将难以拿出力量去帮助他们。所以,疫情、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是一个相互勾连的关系,不能把某一个因素单独拿出来看。判断未来世界政治经济走势时,必须全面地、联系地、历史跟现实结合地看。疫情是一个中长期影响,一年过后世界会大不一样,这是疫情、经济萧条、地缘政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林大建认为,决定下一阶段经济实力消长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关键在于国家对疫情的控制程度:如若控制得当,国内政治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竞争力也会尽快恢复。就控制方式而言,大家对群体免疫、疫苗及特效药各执己见,但中国这种以社会组织为核心的抗疫方式经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即使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疫情,中国还是能从容应对。

2) 大国关系

张晓通认为,大国关系比拼的是谁能抓住历史关键时刻。中国“两个百年”计划的时间节点一个是2021年,下一个是2049年。美国同样规划在2026年,也就是美国独立250年时,确保“美国再次伟大”。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尤其忌惮“中国制造2025”,悍然发动了对华贸易战,实施贸易霸凌主义。因此,中美博弈的第一个关键时间段就是2020-2030年。这也是中国崛起的时间表。国家间关系并没有在世界级战“疫”中变得和谐,一些西方政要反而借机对中国污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