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世界贫困的“终结”
四、中国再兴的全球意涵
我们需要从多维度来评估中国再兴的全球意涵。整体而言,中国再兴带动世界秩序的重组;具体而言,中国兴起带动了六方面的结构性变化:
一是赋予经济全球化巨大的推进力量,让超级全球化的作用与冲击全面放大;
二是削弱美国霸权的权力基础,触发战后国际秩序的结构调整;
三是打破西方垄断普世价值的话语权,推进多元现代化模式取代一元化模式;
四是拉抬非西方国家的全面兴起,发掘南南合作的巨大潜力;
五是引导全球化的未来走向,引领发展中国家修改全球化规则,改革全球治理机制与制度安排;
六是加速由西方中心世界秩序往后西方世界秩序的转移。
首先,中国的快速兴起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中国既受惠于过去30多年的经济全球化,同时中国也成为推进全球化的巨大力量。
因为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所以过去30多年的全球化,也被称为“超级全球化”(hyper-globalization),也就是说它的进行速度,以及动员、席卷、渗透的力量,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全球化,把全世界所有社会都吸纳进来。几乎没有任何地域或人群完全不受到它的牵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中国正是对这样一种巨大力量起到了关键的放大与加速作用,虽然不是唯一,但却是最关键之一。
其次,中国的快速兴起,在不知不觉中、有意无意中削弱了美国霸权的基础,美国逐渐失去生产、贸易、科技创新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支配地位,勉强维持安全与军事,以及金融与货币领域的霸权,今日的美国地位与其在苏联解体时曾经一度享有的唯一超强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中国兴起打破西方对普世价值的话语权的长期垄断。中国发展模式挑战西方主流经济学,撼动了西方主导的国际发展机构对于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的话语权。中国根据自己的发展经验,推广符合国情、因地制宜、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激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重新思考如何在社会公正、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中国发展经验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可能在美国式资本主义与西欧式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外,开创第三条道路。而中国政治模式在平衡程序、能力与结果三个环节,以及引导社会追求最佳公共选择上有其明显的功效。
中国的快速再兴带动了非西方国家的全面兴起,开启了深化南南合作的新时代。以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它们的文化、经济的导向都是朝向前殖民宗主国,这些亚非拉国家虽然形式上独立了,但各方面都难以摆脱对曾经殖民过它们的西方国家之依赖,像法语非洲长期高度依赖法国,自己的军队与情治人员都由法国培训甚至自己的外汇储备也都寄放在法兰西银行。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在制度、认同和观念等很多方面依赖英国。
长期以来,这些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跟联系比较薄弱。但是中国快速兴起后就不一样了,对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非洲乃至拉丁美洲国家而言,一方面它们可以与中国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经济互补关系,中国还可以协助它们走上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以中国为首的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全面带动全球秩序的重组,并发挥积极性与建设性作用。
在二十国集团(G20)架构下,中国倡议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决策地位;金砖国家主张国际体系的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及更包容、均衡、公正与可持续的国际经济秩序。但它们主张稳步推进这个长远目标,推动渐进改革与有序转型,不希望导致国际秩序出现混乱或崩解。
金砖国家采取明确立场维护现有全球多边体制,包括联合国及G20体制,全力推进“联合国2030社会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
中国已经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全球与区域政策协调及深化合作机制,并正带领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以及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也已经开始为国际社会提供大量补充性或替代性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倡议赋予国有开发基金、发展援助机构、多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以及政府主导开发计划在推进区域融合与全球化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也积极倡议扩大个体与微型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为跨境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分享经济、万众创业等全球化新路径,打造有利生态环境。因此中国可以对全球化未来的路径、指导思想或者人类社会各地域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换游戏规则,产生巨大的引导与修正作用。
五、利人利己创造多赢
西方国家对中国开始全方位发挥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趋势非常不适应,西方社会菁英伴随而来的失落、焦虑与敌意,也是预料中的。欧洲对“西方中心世界”的消逝有强烈的抗拒心理,美国更是对“唯一超强”地位有强烈的恋栈心态。
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建设性交往政策而全面转向战略围堵,其根本原因是70年来美国第一次遭遇有可能失去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国家利益中最核心的利益是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地位,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从中获益,不允许任何可能凌驾于自己之上的挑战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