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日本军火出口五年颗粒无收,所谓半壁江山,大概只在梦里吧……
2019年05月21日  |  来源:深海区   |  阅读量:5745

时间匆匆流逝,回头看,牛皮吹爆——理想的丰满(占据全球舰船和电子军工市场的半壁江山)与现实的骨感(颗粒无收)之间的差距实在让人瞠目。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得从日本出口军火的动机说起。

日本为什么要出口军火?

日本素来以无利不起早而闻名。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为什么一定要出口军火呢?

从政治角度来说,可以扩大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提高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

从经济角度来看,放宽军火出口限制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国防工业的衍生物效应带来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就业的稳定与提高,军品贸易对民品的连带效应可对本国国际贸易产生间接贡献;

就防卫角度而言,与美国等国加一起推进装备研发技术生产,有助于提升日本国防产业生产与技术,降低成本。     

就本质而言,军火出口是一种特殊的战略手段,始终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和战略目的,作用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在不同层面的国际战略博弈中纵横捭阖,影响着出口国与进口国、其他相关国家乃至全球大国问关系的发展,推动着不同类别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军火出口本身内容、形式和范围的不断发展,军火出口在国家特别是大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政治外交功能是军火出口作为战略博弈手段最重要的功能,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利用军火出口实现对外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途径。

军火出口不管数量多寡、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国的政治外交支持,是对进口国的战略或安全承诺。

军火出口,对于盟友国家而言,可以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同盟关系;对于一般国家而言,可以建立或密切双方的政治外交关系,有时甚至能够消除隔阂,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同时,军火出口有助于支持、巩固友好政权的统治地位,进而延续与进口国的良好关系。

进口国政府可通过宣传军火进口带来的实力提升和大国支持,赢得国内民众支持,并改变本国在本地区军事力量对比中的地位甚至劣势地位,震慑对手。

有鉴于此,日本对军火出口抱以极大的期望,然而5年过去,颗粒无收的局面让这个素以技术立国而自豪的国度脸上实在有些挂不住。

日本的军火为啥销不动?

那么,日本军火为啥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质量欠佳。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在质量控制方面频频出丑,举世瞩目的福岛核电站事件自不必说,神户制钢所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把产品以次充好地卖给客户——客户囊括了汽车、飞机、军工等多个领域的制造商,更是包含一些世界顶级的企业;

当地时间2018年3月11日,日本3·11大地震迎来7周年纪念日,民众在当地的荒滨海滩告慰遇难者。七年前,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日产汽车宣布,暂停本土全部工厂的出货,并停产一段时间,原因是日产的工厂在进行检查时有造假行为,让无资质人员充当质检员;

随后,因安全气囊存在隐患而广受关注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测试数据,等等,不一而足。

2014年11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日本安全气袋制造商高田(Takata)曾隐瞒气袋安全隐患。报道指,2004年在阿拉巴马州发生事故后,高田秘密对从废车场回收的50个气囊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两个气囊的气体产生器出现破裂,但高田管理层命令实验室技术人员删除测试数据,而且无向联邦安全监管机构反映安全隐患。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