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从容回应特朗普的“疯狂边缘策略”,坚定走向中美战略持久战的最终胜利
2019年05月11日  |  来源:观察者网  |  阅读量:4859

 出乎多数中国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还是发生了。

201955日,日趋具有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疯王”潜质的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表示,拟在59日对中国产品增加税收,对目前执行10%关税的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提升关税至25%,同时威胁要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进口商品也择机征收25%的税。

这看上去很疯的操作,在特朗普看来,是有依据和道理的:特朗普认为,“在过去10个月”,中国对美出口的500亿美元高科技产品向美国支付了25%的税,对美出口的2000亿美元产品向美国支付了10%的税,这些额外的税收为美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做出贡献,且这些税收增加的成本主要由中国企业承担,对美国影响甚微。

换言之,特朗普眼中的中美贸易是这样一种形式: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全部是由中国公司生产的,出售商品后得到收益进行分配的方式,就是美国政府获得税收,中国生产者获得利润;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税越高,美国的收入越高,中国的损失越大。

如果有哪个学生敢用这样的认知,回答任何一所大学的经贸课程里关于当前中美贸易及关税问题的课堂问卷,那么,被老师当场挂科就是他唯一的下场:他不知道今天的国际贸易,已经不是亚当·斯密时代两个国家各自生产,然后相互交换的简单形式了;他不知道今天的世界,已经步入全球供应链的时代;他不知道,或者说,没有兴趣知道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这种相互依赖带来的中美两国事实上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结构。

在“胆小鬼游戏”边缘疯狂试探

从博弈论的框架来看,自上台之后一直鼓吹所谓“交易的艺术”、“极限施压”、“不确定”、“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其实是一个非常古典的博弈选手,只不过,他的博弈策略和利益偏好被三重迷雾笼罩着:

第一重迷雾,是特朗普自恋型表演人格的自我吹嘘所制造的迷雾。

希特勒曾说过,“人们一般不容易相信小谎,但他们容易相信大谎”;比照而言,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世界总不会有这么无底线自我吹嘘”的人,尤其还是这种身居高位的人做的,本质上突破了常人底线认知的自我吹嘘。

第二重迷雾,是人们对“西方大国国家领导人”的刻板印象所制造的迷雾。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在全球知识谱系的传播中,曾经垄断先发优势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被设定为“文明”、“先进”的代名词,这种“文明”的最高领导人,始终是和“理性”、“睿智”、“谋略/心机深沉”等正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一般人难以具备《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儿童的赤子之心,透过刻板印象制造的迷雾,去勇敢地看穿并确认事物的本源。

第三重迷雾,是1940年至今人们对“超级大国美国”的错误认知所制造的迷雾。

“自由世界的灯塔国”,“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人类历史的终极形态”这些依托约瑟夫·奈所说的美国软实力制造的迷雾,始终笼罩在美国的外围,人们习惯于将这种迷雾,等同于被迷雾包裹起来的美国本身,主观地将美国的任性、颟顸、无知、胡搅蛮缠,进行了充满程序美感和科学的再解释,建构了所谓“理性疯狂”的创新型理论分析框架。

其实吧,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另一个议题领域,也用过类似的招数。这个国家身处某个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区域,在安全问题上经常喜欢在地下种个蘑菇,往天上或者海里扔不同距离的蛋蛋。因为这个国家没有美国的种种光环,所以不妨回忆下,当初这些举措出来的时候,是怎么被定义和怎么被批判。而特朗普,不过是在经济领域用更加赤裸裸的方式,挥舞关税武器,采取同样的“疯狂边缘政策”。

理论上,偏好博弈论的人,多数都应该读过托马斯·谢林的《冲突的艺术》,这里面提到过一些经典的博弈模型。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用谢林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将中美两国的贸易谈判,当成重复进行的“胆小鬼博弈”(又名“小鸡游戏”,也许还能算是“今夜吃鸡,大吉大利”这句网谚的学理由来23333)。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