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专著
Journals & Books
  • 各国在抗疫问题上的不同表现,主要是文明差异所致。中国所代表的东方文明,具有无神论、以人为本、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观念等特征。与此相比,西方文明则具有有神论、规则至上、强调个人主义和斗争哲学等特性。并且这些特征都在各自国家的抗疫过程中得到体现。总体来看,在危机期间,中国所代表的东方文明群体更能接受大政府模式,应对更为高效迅速。与此相比,即使是在危机期间,西方人也更愿意接受有限权力的政府模式,应对往往落后于疫情发展。
    2020/08/11
    8865
  •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是由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全球化的收益和成本决定的。目前我们正面临的“逆全球化”,其端倪很早就已经出现,正被国家间和国家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推向高潮。同时,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将使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恶化,并最终导致本轮全球化走向终结。为此,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极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必须重视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以抗衡“逆全球化”浪潮,或为下一轮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0/08/11
    49832
  • 沙特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资金和区位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中国与沙特建交30年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经历了能源合作伙伴、战略性友好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三个阶段,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合作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目标契合,两国合作受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东地缘政治剧烈变动和中沙优势互补等因素影响,具有顶层设计、全球布局、机制对接和多维合作的特点。展望未来,中沙关系的发展需处理好“中国—美国—沙特”大三角和“中国—伊朗—沙特”小三角的关系,统筹旧平台与新机制,加强中沙治国理政经验的交...
    2020/08/03
    19117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冲击严重。研究表明:(1)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省域遭受到国内和国外两拨停工停运,短中期内出现外贸断崖效应;2020年我国已无国际制度红利激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货物贸易边际递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生贸易抑制效应。(2)疫情全球蔓延下我国在有效防控好国内疫情的同时,需要显著增加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出口,以维护好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通畅。(3)此次疫情导致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面临的上游供给短缺压力大,能源行业和电子信息业面临的下游需求不足压力大。(4)此次疫情下我国拓展出口的重点...
    2020/07/29
    17051
  • 当今世界高度联通、命运与共,一个国家的权力不仅来自于它的经济、技术、军事实力以及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软实力,还来自于它能否在各种“权力网络”中获取“联通力”。如何在一个联通程度日益上升的世界中成为21世纪的新型大国,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考验。“一带一路”核心是“通”、关键在“共”。它是中国推进互联互通新外交、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倡导互联互通,不仅是政策目标,也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范式,是中国为引导国际秩序积极转型而做出的智识贡献。
    2020/07/29
    9632
  • 二十国集团如何从一个“危机应对机制”变革为“长效治理机制”?金砖国家如何从一个“对话论坛”变革为“全方位协调机制”?中国应该采取何种路径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提出,二十国集团可以采用“非正式机制+正式机制”的“机制复合体”模式;金砖国家要从一个非正式国际机制演变成正式国际机制;中国可以灵活采用叠加、转换、替代和规避等多种路径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变革。
    2020/07/29
    17223
  • 特朗普政府在 2019 年正式颁布了印太战略报告,全面阐释了美国政府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目标、主要威胁及实现目标的手段。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从舆论、经济和安全三大维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落实印太战略的实施。这些政策举措,对我国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但也要认识到,其政策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应未雨绸缪,制定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
    2020/07/24
    10878
  • 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在理念层面,中国维护共同安全,坚持公平正义,捍卫多边主义,倡导综合治理,主张求同存异。在实践层面,中国积极推动有关各方政治对话,开展外交斡旋和大国协调,提供安全公共产品和人道主义援助。展望未来,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中,中国既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又需要各部门统筹协调;既要顺势而为,又要主动谋划;既要尊重对象国主权,又需要建设性介入;既要参与冲突解决的“上半场”,又要参与和平建设的“下半场”,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中东地区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中东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一份力...
    2020/07/24
    11142
  • 整体外交系指以中国为一方、以地区国家群体为另一方,在“1+多”框架下中国根据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整体合作的外交理念、机制与政策。它是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复合体,中国发挥体量优势,中小国家发挥数量优势,实现对等协商和联合自强。中国的整体外交具有复合性、协商性、垂直性和系统性,其本质特征是“合而治之”,即空间向度的统一性、时间向度的规划性、合作领域的广泛性与合作机制的联动性。中国对整体外交进行差序化管理,分为地区组织型、首脑峰会型、战略论坛型和经贸合作型四类。中国着眼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大势,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
    2020/07/13
    13369
  • 随着中国发展进程的加速,推动国际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是否创立新国际制度以及是否对既有国际制度进行重新解释和应用,可以将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分为替代、叠加、转换和偏离四种类型。针对美国主导的各类国际制度,为什么中国会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制度变迁”理论,本文指出霸权国的制度否决能力与既有国际制度的弹性空间是影响崛起国选择制度改革路径的两大条件要素,并以此解释了2008年以来中国在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货币体系、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开发银行四个议题领域所采用的国际制度...
    2020/07/13
    32308
  • 由于在基础设施建造方面的能力、经验与非洲各国铁路发展需求相契合,中国成为新时期非洲铁路建设的主要参与方。在“地缘政治回归”的背景下,中国在非洲的铁路项目表现出显著的地缘政治敏感性与脆弱性,面临三个层次的地缘政治风险。首先,西方国家基于“地缘政治想象”,对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意图产生质疑,并试图通过多种渠道平衡中国影响。其次,区域内冲突外溢风险高,以及各国间利益协调与地缘经济博弈,对中国积极参与区域互联互通规划构成挑战。最后,由于东道国族群问题与民主政治的叠加,以及铁路项目本身对当地社会利益结构的打破和固有矛盾的涉入,单...
    2020/07/13
    19016
  • 竞争既是国家间主要的互动方式之一,也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基 本形态,战略竞争则是国家间竞争关系的高级形式。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又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 21 世纪,竞争是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中美战略 竞争关系滥觞于小布什执政时期、发展于奥巴马总统任期、凸显于特朗普执政后,正在 成为 21 世纪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中美战略竞争是在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试图维 持其霸权地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竞争在利益目标上具有重大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 性、在范围上具有全面性、在影响上具有全局性。在 21 世纪的时代条件下...
    2020/07/03
    2867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