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从容回应特朗普的“疯狂边缘策略”,坚定走向中美战略持久战的最终胜利
2019年05月11日  |  来源:观察者网  |  阅读量:4905

如上图所示,《经济学人》杂志五月刊《伤人伤己》一文就明确指出,美国的对手可以非常精准地将报复措施锁定特朗普最脆弱的部位——他的核心选民。欧洲可以针对“锈带”老工业区征收报复性关税,而中国可以对大平原农业区的选民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被欧洲打击的那个目标区里,似乎还包括了《国王特工2:黄金圈》里那个牌子的威士忌;被中国瞄准的,则是曾被部分“精美”认为无法替代的大豆区。

虽然有来自中国的个别声音试图将特朗普的操作描述为“疯狂理性”,但真正理性的是美国的资本。相关信息已显示,农业、化工、零售商等多个利益集团纷纷表示,特朗普应该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

特朗普越疯狂,越见中方的坚定

从实践看,特朗普的这一波操作大致有三个需要认真理解的方面:

第一,特朗普的操作,反衬出中国贸易谈判代表以及最高决策层,坚定地顶住了美方不合理的要价,坚定地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如果特朗普已经全部拿到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实现了预设的目标,或者,如某些自媒体或者所谓消息人士说的那样,整个谈判进程都是美国开清单,中国接受的话,特朗普就完全没必要搞这个幺蛾子了。

第二,特朗普的操作,本质上是莱特希泽、纳瓦罗、库德洛这批强硬派看不惯理性温和主张占据上风,利用特朗普外行、任性、无知又爱表现的特质,额外搞的盘外招。

简单回顾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在特朗普突然搞威胁加税这波操作之前,中美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满天飞。而同样清楚的是,从2018年第一轮谈判开始,美方团队内就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以财政部长为代表的相对理性的声音;另一种是超级强硬,甚至强硬到不知所云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代表了多元美国不同的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竞争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状态。

第三,特朗普的操作,不过是在复制类似某国地下种蘑菇实验那种段数的“极限施压”,其基本出发点都是错误的。

构成其所谓基本出发点的错误认知,就是认为中国极度脆弱,认为中国有求于美国胜于美国有求于中国,认为美国可以依靠极限施压,通过一个短促突击,在自身经济出问题之前,决定性地击败中国,并以可承受的代价,消除未来30-50年美国面临的最大战略威胁。

而特朗普手上最大的筹码,则是中美两国各阶层,在应对此类问题上的不同反应:

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于20195月在MSNBC这个和特朗普不对付的媒体上发言,明确指出,谈判者有时需要“强硬表态”甚至“以半疯狂的方式行事”,以期达到预期目标。这种举措,延续了此前美国特定历史时期,金融市场上流行的“我们绝不做空美国”的口号,是基于某种超越党派分歧的共识,共同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自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一条“准备加税”的威胁性推特发布之后,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瞬间变成青青大草原。

更有甚者,个别账号要么在那儿教训中国人,说美国加税是中国迟迟不向美国投降导致的——大致相当于1930年代有人嫌弃中方抵抗导致皇军搞了南京大屠杀以至于影响中日共荣一样;要么在那儿吐槽中方的正常不满,搬出若干普世价值以及热爱自由主义的陈词滥调,来不阴不阳煽风点火的;还有那看似一脸正义实则说怪话蹭流量的(如嘀咕美国国务卿飞过来等我们外交部长接见才算强大的象征);以及,借机会呼应“疯王”说中国面临失业、产业转移以及一片大乱的一批账号。 

当然,无论特朗普,还是他背后的军师班农,都很清楚,这种筹码是有时代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被认为能够帮助美国把“中国制造2025”干掉的内部支持力量(据说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终将成为历史尘埃的一部分,成为被翻过去的并不光彩的一页。

因为特朗普那看上去出人意料且极其疯狂的边缘政策,本质上既不新鲜,也不真的让人意外(这不是他第一次翻桌子),所以中方的反应是淡定且从容的:要谈就谈,要打就打。因此,预期的访问仍然展开,但两手准备——两种结果,都已有了充分的准备。

对整个中国来说,就像一架遭遇气流,有点颠簸的飞机一样,朝着原定目标,坚定前行,有来挑事的就对称报复回去,同时保持自己的节奏,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在若干年后,必然得到中美战略持久战的最终胜利。有人要发疯,那就由那泼皮破落户折腾去吧,这也是很难马上改正的事情了。

或许是某种巧合,特朗普新一轮发疯,时值五四一百周年之后的第一天;而用胡锡进的话说“带剑入席”赶赴美国“鸿门宴”的中方代表,则将在五八炸馆事件二十周年后的第一天,与那用了旧地图误炸的霸权,再度进行一场艰苦的谈判。

滚滚向前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的选择,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必将见证中国的胜利。 

(本文院标题:“从容回应特朗普的‘疯狂边缘策略’,坚定走向中美战略持久战的最终胜利——中美贸易战观察(八)”,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