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什么要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2019年02月21日  |  来源:复旦新学术  |  阅读量:15534

这本书研究并关注了哪些问题?

全书由八章组成,前三章大致为“理论”部分,后五章大致为“实践”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共同发展、“共生互益”等概念相联系。

第一章阐述了21世纪国际政治的新特征及对于援助问题的意义。

第二章着重探讨对外援助的历史功能、分类和定义,以及对外援助的动因。

第三章分析援助附加条件的原因、对外援助的效果、贸易和市场是否比资金援助更有效等。

第四章研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启动之前的中国对外援助,包括援外的起步、对外援助思想和原则的形成、对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的援助及其教训、反思和调整等。

第五章研究改革年代从“革命外交”到“建设外交”的转变以及中国对外援助相应的转变,包括对外援助体制、机制、政策的变革。

第六章开始探讨21世纪以来的中国对外援助,讨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问题,理清了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概括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对外援助呈现的新特点,包括关注扶贫和受援国民生、关注受援国能力建设、重视创新体制机制,开展了发展援助领域的国际合作等。鉴于这几章述及对非洲援助之处较多,

第七章阐述了对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有关国家的发展援助。

第八章即最后一章总括全书,概括并论述了中国对外援助模式的五要素,并以共生思想观照对外援助问题,提出要通过共同发展实现从对外援助到共生发展的转变。

就研究方法言,作者主要采用质性(有时称“定性”,与定量相对)的研究方法,也不忽视对数据的掌握。数据常常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但现实情况是有些数据不易获得,有些数据需要辨析,因为统计的口径可能不同,哪些对外活动统计在对外援助之内,哪些不在其内,至今并不很清晰,因此需要仔细分辨,以理清实际情形。同时,作者也结合了实地调研的方法,比如亲往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OECD),与影响极大的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人士面对面交换意见,增进了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本书有何独特创新之处?

创新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研究的前沿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的全面性和新颖性。比如,方毅同志是改革开放前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执行者之一,方毅所写的一些材料是权威性的,但方毅的这些文字似乎从未受到其他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而本项研究注意到了,通过征引,使得相关论述丰满了许多。该书阐述21世纪以来的发展,所用的材料尽可能到2017年上半年为止,从而反映最为晚近的发展及其意义。

2.二是观点上的创新性。比如,“共生互益”的观点是作者提出和论述的新观点,未见这一领域内的其他研究者曾这样论述过,可说发人之未发。在最后一章中,作者接续第一章中提出的这一观点,进一步论述了从发展到共生的思想,试图在对外政策思想方面使这项研究有所升华。

3.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被视为“新兴援助国”而正在兴起中。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的长期宏大构想并正在产生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外援助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与之相联系,如何更好地把贸易、投资、援助更好地结合起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该书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4.展望未来,中国对外援助将继续伴随中国的崛起、中国的世界影响力的上升而继续扩大和加强,该项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实务和政策工作的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