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亮:“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效益及前景展望
2019年02月14日  |  来源:当代世界  |  阅读量:4174
承建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阿卡铁路、安哥拉本格拉铁路等4条铁路,其中蒙内铁路累计为肯尼亚创造近5万个工作岗位,带动肯GDP增长约1.5%。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 

“一带一路”建设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重要探索,是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的重要实践。作为一项肩负重要国际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实践探索,“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对此应客观认识,辩证对待。 

近段时期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合作过程遇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人物针对“一带一路”发表了一些不太积极的言论,诋毁“一带一路”的初衷和理念;二是出现了针对“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论”“地缘战略论”“环境污染论”“规则替代论”“新殖民主义论”“新朝贡体系论”“经济渗透论”等经不住推敲的负面言论,给“一带一路”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三是一些国家和组织推出新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倡议,被国际舆论界认为有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味;四是个别“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取消了部分合作项目,或对原有合作规划作了一些调整,给中国企业造成一些暂时性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一是一些国家不愿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千方百计对“一带一路”进行制约,阻挠建设进程;二是一些国家惯于对立式思维方式,疑惑“一带一路”建设背后有什么“阴谋”;三是一些国家国内政局出现重大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反对而反对”的现象;四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相关方在合作中需要不断磨合,难免会出现制度对接、利益分配、习俗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总体来看,上述问题和困难并未给“一带一路”建设造成实质性影响,国际社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仍然是主流;不少发展中国家政要站出来公开反驳针对“一带一路”的不实言论;部分国家因政局变化给双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一些波折,但并未影响合作大局;中国与相关国家加强协调合作,较好解决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以说,这些问题或许会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一些麻烦,但不会造成实质性破坏。 

当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问题、回避矛盾。“一带一路”建设意味着中国与合作伙伴更全方位、更深层次的合作。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有强烈的意愿和热情,更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力。因此,如何推动经济合作与民心相通良性互动,如何提高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国际交往能力,如何切实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何以当地经济发展可持续确保双方合作可持续,如何与发达国家更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些都是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合作进展不断解答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光明 

“一带一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步起航,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展现出广阔合作前景。2019年4月,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峰会必将凝聚更加强大的合作动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为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铺陈道路。 

 “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综合效益将进一步显现。“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此类项目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但长期性、综合性效益突出,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5年多的探索,中国与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未来合作中,中国企业可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提升:一是更加注重与当地各类法律、制度的对接,依法合规经营,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二是通过资助留学、职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用工当地化水平;三是开展更多符合当地特点、有助于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让老百姓在工程项目中切实受益,培育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四是树立扎根当地、长期经营的意识,处理好各类“第三方因素”,营造良好综合环境。 

以“对接”为突出特点的“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对接”使相互独立的事物建立联系,使相关方找到利益契合点,使陌生转化为熟悉,使对立转化为融合,是“一带一路”区别于其他合作机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带一路”哲学逻辑的具体体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接”的需求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对接”的要求不是更低了而是更高了。这就意味着增进全方位“对接”将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发展完善的重要目标。首先,“对接”将是多层次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层面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对接,与东盟、非盟、欧盟、阿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深入对接,与各国发展战略和合作倡议更具体对接。其次,“对接”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具体工程项目方面的对接,也包括经济社会制度、国际规则和标准方面的对接,还包括价值体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对接,“一带一路”将以“全要素对接”促进“全要素合作”,进而推动各方实现“全要素发展”。最后,“对接”将是动态发展的。“一带一路”建设初期的对接目标主要是既有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机制。随着合作的推进,有的国家更新了发展规划,提出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有的国家推出新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构想,“一带一路”需要根据这些变化,“滚动式”地开展对接,在变化发展中寻找彼此“最大公约数”,最大程度凝聚共识、激发动力。 

 “一带一路”的共同精神家园将更加生动和丰富。“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丝绸之路这一文化符号,倡导各国以合作对接谋求联动发展的创新构想。随着“一带一路”由愿景转化为行动,随着一个个具体合作项目的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共同精神家园将逐步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思路为国际社会更广泛地接受,进而推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共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在丝路精神的感召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并将继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鲜活故事和感人事迹,比如一些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社会民生,许多“一带一路”建设者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越来越多的民众因“一带一路”结缘,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愿凝聚合力、共迎挑战、共克时艰等。随着彼此交往的增多,相互间感情会更深,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也会更近。新时代的丝路故事将不断涌现,“一带一路”故事将无比精彩。 

 “一带一路”将继续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动力和定力。“一带一路”肩负着在变局和乱局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任。回顾历史,人类总是周期性地经历变局和乱局的洗礼。每次洗礼都预示着人类社会的一次跃升,同时也往往带来不同程度的动荡和波折。面对新的历史变局,人类的共同使命应是看清大势、保持定力,充分释放大变局蕴涵的积极效应,努力规避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把大变局转化为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而非动荡、冲突甚至战争的诱因。面对这一变局,中国给出的答案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为这一愿景提供了实践路径。“一带一路”可以担负起这一使命,这是因为,“一带一路”的创新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利好,推动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开放性有助于化解民粹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保护主义等各类极端思潮的负面影响,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一带一路”的包容性有助于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等发展不均衡问题,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一带一路”顺应了历史发展逻辑、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一定能成为通往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天下大道。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19年第1期)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