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峰:敏感时期俄印悄悄达成协议, 透露普京对华微妙意图
2021年12月11日  |  来源:文化纵横  |  阅读量:8465

近年来,俄以印对冲中国影响的政策手段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经济上,虽然俄印贸易规模不大,但印是俄少有的贸易顺差来源国。2006年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印均为俄武器第一大进口国,占俄武器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成立,随后中俄双方商定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并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几乎与此同时,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启动了自贸协定谈判。2017年6月6日,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签署自贸协定,预计在短期将使联盟国家经济增长15亿美元,长期将增长27亿美元。2019年,印度GDP超过英国,加强与印经济联系显然可以降低俄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军事与安全合作方面,2014年12月普京访印时,双方签订了有关军工合作、武器出口以及核电站建设方面的协议。2015年俄媒体报道,两国制定的军事技术合作项目达200个,其中包括按照许可证生产多用途苏-30MKI战机、T-90S坦克、米格-29战斗机发动机等。俄为印量身打造的苏-30MKI战机是亚洲最先进的重型战斗机之一。俄官方表示,俄印还将共同制造多用途运输机和第五代战斗机。俄对印军事装备输出占其对外军售20%以上。此外,俄印两国也多次举行联合军演。

国际组织方面,俄也借印对冲中国。支持印加入上合组织,是俄以印对冲中国的突出事件。俄首先提议印加入该组织,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补充双边经济和安全接触,但主要是为了限制中国在该组织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俄担心后苏联时代的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会过分地偏离俄而进入中国的地缘战略轨道。印于2017年加入上合组织,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在该组织的影响,降低了中国的作用。其次,俄在不同场合表示支持印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印度斯坦时报》2020年6月23日报道,在当月举行的中俄印三边会议上,俄重申支持印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则表示反对。另外,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中,印度均为俄罗斯对冲中国影响的重要筹码。

以上分析可以证明,中美、俄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美出于维护其霸权地位,对中俄同时遏制,促使俄在中美之间实施平衡战略,并将中国作为首要合作伙伴以应对美威胁。从中俄印三国实力及未来发展看,中国与印俄实力差距拉大,俄军事实力仍远在中国之上,印国力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增长趋势明显,但仍不及中俄。从三国利益关系看,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提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施开放包容的发展战略,中俄印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

无论从中俄印三国实力对比、国家利益关系还是三国对彼此关系的定位,都可以看出俄对冲中国并不是要恶化中俄关系,它还是以俄中关系为亚洲大国外交的主轴,俄在中印之间实行的是对冲而非平衡战略。

▍俄平衡与对冲的根源

战略文化、实力衰退是俄平衡与对冲战略的内部因素,中美竞争加剧是俄对华战略新动向的外部根源。

战略文化是俄当前对华战略新动向的深层原因。战略文化对各国外交政策影响深远。俄极其重视对本国战略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俄前外长伊万诺夫就认为,只有注重继承性,才能对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政治文化的特殊性、外交政策的风格和方法做出科学评价。他还主张应汲取俄外交历史遗产,包括苏联外交政策遗产,以服务于俄当前外交。如果将俄罗斯帝国时期、苏联时期和当前俄对外政策风格和方法进行对比,会发现俄外交深受其战略文化影响。

在俄国人眼里,叶卡捷琳娜二世是第一位能在欧洲列强之间进行仲裁,并将其意志加诸它们的俄罗斯君主。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俄国人开始非常在意他们国家在列强中的地位。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对外政策基本原则:对其他大国不承担义务而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利用俄国的欧洲邻国无暇他顾的状况和它们的弱点获取好处,并在没有外国援助和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在波兰和黑海的目标;一旦有机会,俄国便以和平缔造者和国际争端仲裁者身份出现,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声望和俄国在欧洲政治中的分量与影响。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一直是多强并立的多极格局,为俄施展平衡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让俄罗斯人积累了处理国际关系的丰富经验。

从俄平衡战略的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出:首先,俄奉行平衡战略时均非当时国际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国家,单靠实力,俄不会对当时国际秩序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俄的列强地位加上平衡外交战略,使其成为陷入国际政治斗争漩涡中的列强拉拢和争取的对象,并且事实上经常发挥决定全局的影响。其次,俄虽与体系霸权国的实力存在差距,但并不悬殊,因此一直被列强借重,俄也借此经常扮演“仲裁平衡者”的角色,无论北方大战、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均是如此。当列强竞争和矛盾不可调和之时,对俄扮演“仲裁平衡者”角色更为有利。另外,俄平衡政策并非对竞争中的列强不偏不倚,而是根据情势有所偏向,但又不丧失自主选择空间,一则能维持自身有利地位,二则可维持战略平衡,以免列强权力竞争天平严重偏向一端,使自己失去回旋余地。最后,俄外交政策的突出优势,是其具有非意识形态化和实用主义的特性,这使其外交政策成本较低。俄可以与各国建立平衡的伙伴关系,不被其国内政治制度和彼此间的关系所制约。以此观之,当今俄平衡外交可谓“新瓶装旧酒”。

俄平衡中美之外交战略新动向,是其衰落的国力和全球大国雄心双重作用的结果。当前俄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正在从半边缘国家滑向边缘国家。俄实力不仅不能望美项背,而且与中国也差距日甚。“当今中国的综合潜力为俄之4.5倍。”普京也承认俄的经济体系建立在能源产业上,企业缺乏竞争力。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主要出口商品。2012年这三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占俄出口总额的68.7%、11.9%和5.8%。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俄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占俄进口总额比重分别为29.8%、18.1%和10.5%。然而,2018年的数据显示,矿产品仍是俄主要出口商品,占俄出口总额的62.7%。俄出口的矿产品主要是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和沥青等,占出口总额的52.7%。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依然是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三类商品合计占俄进口总额的55.9%。照此形势发展,中俄差距将会继续扩大。经济实力下滑使俄军事实力不断萎缩。美国兰德公司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中俄差距会更加扩大。中俄人口比例在2018年大约为9.7比1,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0.1比1。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GDP从2016年至2040年预计增长1.5倍,达到5.9万亿美元;中国GDP预计在此期间增长2.2倍,达到47.4万亿美元。中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2016年约为5.8比1,预计在2040年将达到8比1。同样,两国武装力量的差距也可能大幅扩大。按照2016年的不变价格计算,从2010年至2040年俄军费开支将增长约2倍,达到860亿美元;同期中国的军费开支将增长约3.5倍,达到4910亿美元。中俄军费开支将从4.3比1上升到5.7比1。俄专家认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可能会将俄更加推向全球发展的边缘。俄在某些类型的武器方面仍然保持着技术优势,但正在迅速减少。地区领导权已经被中国接管,军事出口未来几十年可能被中国超越。然而,“显而易见,俄不想成为 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所期望的、所谓的‘正常’国家;如若放弃大国主义,俄就会轰然倒塌。”

1 2 3 4 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