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雯、施畅、桂勇: “底层主体性时代”:理解中国网络空间的新视域
2021年11月23日  |  来源: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  阅读量:9366

三、底层:作为网络空间关键立场的价值取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不仅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变,还表现为中国人思想观念与社会心态的嬗变(沈杰,2003)。从结构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来系统描述、理解和解释中国人的观念与心态的变迁,才能赋予转型研究以完整的意义(周晓虹,2011)。网络空间的底层化,渗透着代表精神层面价值取向的底层特质,不仅局限在社群结构的变化,亦表现在精神价值层面。

近20年来,中国网络空间的底层化,是逐步演进的过程,除了继承单纯的“为底层发声”等传统,网络空间的底层化更进一步推动底层作为关键的价值取向,成为网络空间好感度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各类社会思潮争相取悦的工具性符号和网络空间的关键立场。

(一)“底层”成为代表网络空间好感度的关键指标。底层劳动者生存环境差,收入低,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时,他们勤俭质朴,辛苦劳作,为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样的网络形象为其吸引了大量关注和同情,使得底层关怀成为网络舆论场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推动了网络价值观高度偏向底层,他们的正面品质、生活际遇与社会贡献亦在网络话语中被突出。站在底层立场分析问题,以底层利益为首要衡量标准,使得底层成为网络空间好感度的关键指标。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对2014-2016年通过分层抽样随机获取的1.5亿条新浪微博数据开展了基于向量机的监督学习法大数据分析,在涉及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经济政治信心、群体认知、对各类民生问题的满意度、对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理念政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等82个社会心态指标中,网民对“底层”的好感度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且在正负态度上呈现“单边倒”的正面倾向,几乎生成不出负面态度曲线。网络空间对底层的好感度指数2014年为1512.50,2015年为1224.51,2016年为1068.67,远高于其他各项指标且连续多年始终保持在好感度指标首位。这些数据说明网络空间对底层群体保持极高的关注度和正面态度,网络舆论场的主流言论趋向平民化与草根化,中国网络空间成为底层取向的网络空间。

(二)底层价值观成为工具性的传播符号,成为各类社会思潮争夺定义权和阐释权的对象,也成为中国网络空间的关键立场。当前国内舆论场错综复杂,但以底层价值观为基础的民粹主义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底层”话语成为网络舆论场最为重要的话语资源,各类社会思潮在网络舆论场内争夺对底层价值观的定义权和阐释权。 

从具体派别来看,网络民粹主义左翼分析问题的角度多从“人民”出发,重视底层群体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推崇“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等革命传统价值观,反对权威和官僚作风,认同为打破社会不平等的底层行动的合法性。网络民粹主义右翼分析问题则多以西方价值观为思想资源,运用多种口号吸引底层关注和围观。尽管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使用的是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两者均默认底层群体具有天然的道义制高点(桂勇等,2018),在对问题的定义方面存在广泛交集。不同群体均抓住公众对当下部分现象的不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社会矛盾激化的担忧,争相利用中国网络空间的底层性,争夺话语权和舆论制高点(李良荣,2016)。底层价值观成为中国网络空间的关键立场。


四、底层社群:作为网络空间的关键意见群体

长期以来,聚焦网络意见群体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现实社会属性的普通网民群体研究与基于意见领袖或曰“超级参与者”的研究两类。不可否认,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场的形塑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他们的表达与带动引导其他网民发言、交流(Graham &Wright,2014)。与普通网民相比,意见领袖具有更高的信息寻求、动员和公开表达动机(Park,2013),但也有文献揭示出普通网民群体相较于意见领袖在形塑网络舆论场上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社会舆论与社会思潮的生产与传播不再局限于精英用户群,其生产主体日渐大众化和多元化(方付建、王国华,2010)。社交媒体中的普通网民群体在趋势创建的早期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意见领袖或许可以在小范围内展开传播,但是只有普通网民的参与才能创造广泛的覆盖面,更具扩散性,最终形成舆论趋势(Zhang etal.,2016;Harrigan,2012)。

中国网络空间的底层化,表现在网民表达方面的底层化趋势不断增强,底层群体影响力不断扩大。如前文所述,在现有研究中,虽然“底层”本身的概念存在模糊性,但总体围绕收入、教育水平、职业特征等存在一些共识。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产业工人、商业和服务业中的打工者以及失业、无业等人群中的上网者已占网民总数的近一半(49%),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研究发现,底层群体正在成长为规模大、潜在发声人数多、舆论声量大的网络力量。

(一)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互联网平台用户的总体下沉,底层群体成长为规模大,潜在发声人数多,舆论声量大的网络社群力量。2020年12月,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比例高达80.2%。CNNIC近20年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总体用户结构持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中等教育水平和高教育水平的群体在网络舆论场结构中的比例大幅下降,网络空间底层化的趋势显著。

从互联网人口结构和平台分布上看,以微博、微信、知乎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平台持续下沉,以抖音、拼多多为代表的新兴平台强势崛起。对比多个年度的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可以发现:2014年以前,微博用户相对集中在北上广以及江浙一带,在地区分布上以华东、华南地区活跃用户最多。2017年之后,来自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加速进驻,占微博月活跃用户50%以上。2018年以来,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进一步上升,从2017年的28%上升至2018年的31%,微博用户呈现出整体下沉趋势。与此同时,曾经定位为精英问答社区的知乎,也在2018年开启“迈向普惠内容平台”的战略转型。根据知乎2020年联合艾瑞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知乎用户刻画及媒体价值研究报告》,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都有知乎用户,其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为41.4%,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到58.6%。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则呈现底层强势崛起。2015年拼多多成立时,淘宝和京东已经基本瓜分了中国电商市场,拼多多并未被市场看好。然而根据QuestMobile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拼多多日活跃用户已经高达2.59亿人,超越手机淘宝App,登顶行业首位。截至2020年12月,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人,比阿里巴巴同期年活跃买家高出940万人,是京东的1.67倍。短短几年时间,拼多多成为中国电商用户规模最大的平台。



(二)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底层社群对争议性议题的关注度较高,态度较为激烈,成为网络空间的关键意见群体。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以现实社会职业分类为标准,采用“职业群体-微博用户”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44名新浪微博用户,通过分析样本用户过去两年发表的所有博文,对新浪微博平台覆盖多元职业、多元社会群体的网络用户所发博文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发现,底层群体生活压力感较高,工作满意度较低,发展效能感较低,不公平感较强。

与此同时,底层群体对争议性议题的关注度较高,态度较为激烈。相比其他职业群体,底层群体的言论表达更为情绪化,倾向于以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模式思考问题与发表言论。

1 2 3
分类: 2021 媒体评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