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共话亚欧合作新愿景
2018年11月27日  |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   |  阅读量:10420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恒则重点强调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促进亚欧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跨境流动。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多领域合作,推动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投融资规则,以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项目的“硬联通”,推动人员往来的“软联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研究室主任许宏强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今年9月,欧盟发布了“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中欧双方已深刻意识到互联互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中欧双方可以在未来推进互联互通建设的过程当中共同探讨与制定“一带一路”和“欧亚互联互通战略”项目领域的具体规则。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二所所长时鲲则基于国际产能合作出现的新趋势,提出应在亚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中推广“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产能合作”模式。通过将产业园区建设与周边基础设施联通起来,提升园区产业配套能力,解决产能合作新诉求。同时,围绕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经营模式,系统开展产业园区的前期投资与后期运营,进而帮助东道国实现工业化。

四、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已开展了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但民间资本参与甚少。在“粤港澳大湾区与欧洲的经济对接”专题讨论中,如何发动民间商业创新,自下而上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创新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与会专家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专题三:粤港澳大湾区与欧洲的经济链接

深圳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对此指出,应将绿色创新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成立的“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便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的绿色化,并提供环境工程项目的金融、环境风险评估、测评服务服务,帮助沿线国家建立和提升政府对环境的监管能力,成为环境技术的研发和孵化基地,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意大利GOP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贝奇(Stefano Beghi)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享其对于保持亚欧企业间合作可持续性的看法。随着“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增多,亚欧各国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激励创新的支撑作用,共同营造公开、透明、平等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好促进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创新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南山云谷创新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裕杰表示,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由于沿线各国科技发展水平、发展基础不尽相同,所以科技园区的搭建将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融合对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他希望未来能利用深圳国际创新村经验,将“深圳经验”复制到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

伊朗AC电缆公司总经理柯拉(Alireza Kolahi)对此强调,作为“一带一路”在亚欧地区的重要节点国家,伊朗在东西方文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伊朗经济逐步实现多元化,且科技研发能力强,在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领域发展迅速。科技合作将是新时期中伊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可扩大科技领域的民间企业交流,探讨建立联合科研资助机制,促进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深入发展。

1 2 3 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