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中国部署绿色金融,需要做好压力测试
2021年04月26日  |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  |  阅读量:3954

碳金融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初始阶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经济体,如何确保在碳交易、碳金融市场掌握话语权?

孙立坚:中国的碳排放市场或碳金融市场,现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我们如何能够在中美关系复杂的情况下,甚至在中国主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重构的合作共赢的全球化绿色环境中,发挥我们的话语权呢?关于这点,我想说中国在碳金融市场有三张好牌。

首先,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化时,有强大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到制造业,形成了中国具有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企、央企通过改革、优化公司治理,形成了较大的生产力,大批的民营企业也进入到制造业的赛道。所以,中国制造业中规模不等、数量丰富的企业群体在如今经济优化的过程中,将会形成碳交易市场的巨大配额需求,企业规模不同,他们所需的碳配额就不同,他们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中寻求与自己适配度的碳配额,这就是中国碳金融市场的一个优势。

第二张好牌,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或者说是顶层设计的优势。具体而言,就是当我们的顶层设计看清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减少碳排放,我们就会有坚定的决心和长期规划去达成这个目标,这是四年就要更换领导层的西方世界难以做到的。并且,我国政府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渠道,得到地方政府、国企和央企的呼应,甚至地方政府和国企央企形成的绿色赛道和绿色生态,又能让民营企业感受到大环境背后的机会而参与其中。

另外,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部门,拥有大量的市场储蓄资源,他们业务模式的思路也和国家制定的大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这就使中国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力量去支持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资产的投放。

第三张好牌,是我们的先发优势。在一些新能源的赛道上,中国已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掌握着优秀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且中国有异常强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技术转化为应用的效率非常高,再加上政府通过制度环境的优化、政策及金融服务这种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的优势,更能发挥出其他国家在这个赛道上不具有的优势。

但我也要指出,由于我们的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要注意有两个主要的外部冲击会影响到这个刚刚启动的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国际碳排放的市场走势和价格的波动程度,会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发现的能力,也会影响国内市场进入碳排放交易的投资意愿。我们要吸取当年美国和其同盟国的教训,他们在传统能源上做出了供求关系的调整,以至于传统能源的价格非常低,最终导致新能源需求减少,进行碳交易的动力减弱,也严重地影响了碳价格的走势。

第二,传统产业链退出,但新的绿色技术还未进入到市场运营,就会形成一个空档期,这个空档期很容易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活力,如果不能掌握好这个节奏的话,实体经济的活力可能会被这个转型拖累。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