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 武桐雨: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外交
2020年12月11日  |  来源:《西亚非洲》2020年第6期  |  阅读量:13678

结 语

中阿两大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推动了人类科技进步。中世纪,阿拉伯民族继承了古希腊科学技术,在天文学、炼金术与化学、数学、物理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华民族在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技术闻名于世。只是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世界高科技的主导权才转移向西方国家,中阿两大文明才走向衰落。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使欧美等西方世界崛起为世界权力中心,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沦为国际产业分工的边缘地带。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革命的开启,促进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有望使中阿双方抓住机遇,使世界高科技领域的主导权由西方一家独大重新回归多强并立。展望未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外交应更富有想象力,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第一,中国应客观地看待对阿拉伯国家科技外交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奉行“科技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外交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巨大优势相比,中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以色列等都显得较为逊色。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总体科技水平不及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只是“单项冠军”而非“全能冠军”———中国还不是一个综合性、全产业的高科技大国。阿拉伯世界科技水平则更加薄弱、人才匮乏,且拥有相近的生产要素禀赋,这就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科技外交只能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以重点国家、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遵循“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切勿步伐过大甚至盲目投资。

第二,中国应在海洋研究领域弥补对阿拉伯国家科技外交的短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2个阿拉伯国家均拥有海岸线和港口,具有研究和开发海洋资源的独特优势。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先进,“蛟龙号”创造多项奇迹,中阿海洋领域的共同研发潜力巨大。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就中阿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提出:中方支持阿方构建连接中亚和东非、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黄金枢纽物流网。我们要携手打造蓝色经济通道,共建海洋合作中心,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目前,中国已与东盟建立海洋合作中心,中阿海洋合作中心建设也具有巨大潜力,但此领域的合作有待进一步提高速度。

第三,中国需要在生物医药领域拓展对阿拉伯国家科技外交。《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将“医疗卫生”与“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合作”等一同定位为“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合作与交往。2015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卫生合作论坛在银川召开;2019年,第二届中阿卫生合作论坛在京召开。迄今,中阿在医药领域的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与13个阿拉伯国家签订卫生合作协议,双方在传统医学、生物医药等研发领域加强合作。“健康丝路”是中阿高科技合作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体现,青蒿素、针灸等日益受到阿拉伯国家的青睐,中国已在摩洛哥建立中医药海外中心。然而,与核能、新能源、航空航天、无人机、“5G”网络等相比,中阿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刚刚开始,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肆虐全球以来,这一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也应该是中阿高科技合作新的增长点。

第四,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科技外交须应对西方“科技门罗主义”的干扰。科技本身是中性的,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但是科技在研究、开发和运用过程中往往掺杂了大国地缘政治争夺的因素,使之成为国家争夺权力、利益和拓展影响力的工具。“科技门罗主义”是指西方国家垄断与盟国的技术合作,通过高科技合作将盟国纳入自己的地缘战略轨道,维持西方大国和盟友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中心—边缘”依附关系,通过政治施压、行政干预、经济制裁、出台法规等形式,阻止竞争对手与自己的盟国开展正常的科技合作,使盟友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正如王毅外长所指出的,美国动用国家资源打压中国的民营企业华为,拉拢盟友围堵华为,阻止其在国际上开展正常的业务合作,甚至造谣诋毁,破坏了国际多边自由竞争体系。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异军突起,打破了数百年来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之间天然分工,引起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焦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科技进步,以“中国企业违反制裁令与朝鲜和伊朗有商务往来”“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对美国构成潜在安全威胁”等为借口,破坏国际市场规则,相继对中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采取打压措施,以此延缓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以图维持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供应链的顶端。美国副总统

彭斯将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视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形式,提出要对华采取新的遏制政策。尽管美国及其盟友控制着机器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90%的高科技产业,但是其对于中国的高科技追赶仍保持高度警惕。未来,不排除美国对中阿高科技合作采取进一步干扰措施,迫使阿拉伯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总之,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科技外交是中国高科技进步的产物。第四次工业革命,使传统地缘政治竞争的重点转向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及其引发的全球生产关系的竞争,给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积极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力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中国身份从以往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引领者”,丰富了中国对阿外交的内涵,使中阿合作超越传统领域,向高科技领域迈进。中阿科技合作提升了双方国家治理水平,有助于两大民族的复兴与人类科技的共同进步。

在今天多极化的国际体系中,国际关系必须走出单边型国际领导的格局,走向多元协作型领导格局。拥有关键影响力的少数国际行为体,将不得不寻求合作领导的路径,以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合作将不断拓展新边疆,包括探索“三方合作”模式,如“中国+欧洲+阿拉伯”“中国+美国+阿拉伯”“中国+日韩+阿拉伯”等,实现合作主体的多元化,超越大国高科技竞争的“零和游戏”范式。只要中阿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开放的多边主义,就一定能够超越各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让科技回归本源,以合作共赢促进“科技共同体”建设,造福全人类。

(孙德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武桐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东研究所博士生。)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