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双方核心利益的持续交织与冲突下,今年的抗击新冠疫情,已经实质性地演化成了中美之间的道路与模式之争。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医疗科技非常发达,但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付得起高昂的代价,死人反而成为了解决新冠疫情最经济有效的答案。而反观中国,则是在完全没有疫苗等特效药的情况下,硬生生靠政府的行政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把传染源、传播路径、易感人群一个个识别、切断和保护起来。
这种人权和人命之间的选择差异,就必然注定中国的抗疫成绩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反复遭受到全世界的质疑。毕竟,如果中国做到了西方做不到的事情,那么所有人都会不自觉问一个问题:为什么?
对于中美关系而言,短期来看,新冠疫情会急速加剧美国企业向中国的战略转移;中长期来看,中美之间力量的非对称转变会日益变得不可阻挡。所以我们中国现在正在积极在布局两件事: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研发。当我们越开放,经济实力增长越快,美国就越难对我们采取行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过分遏制甚至可能会导致自己被反向挤出。自主研发则主要是为了防范美国对我们制造业薄弱环节卡脖子,近些年的惨痛教训已经明示我们:一定要有应急备胎,哪怕只是有一个预期,都会对美形成巨大的制衡效果。
保持战略定力,在磨合中持续向前
就目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学界大致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
01.疫情会导致权力和影响力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02.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将转变为双中心或多中心格局
美国政府在疫情之下的表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这其实已经对它的软实力与国际声望产生了损伤,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导致其影响力逐步淡出国际市场。所以,疫情后的世界总体而言是有利于中国的,前提是我们自己不能乱,要对自己抱有充分的自信。
近日在人民日报上,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发表了《牢牢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文,清晰地表示,中国政府最核心的诉求就是发展经济,对打仗没有兴趣。对于中美关系我们是充满善意的,既没有兴趣去讨好他,但也决不接受欺压、霸凌。用国家领导人的话来讲就是:“双方要有效管控分歧,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关于未来的国际政经形势,我预计有三大方面不会发生过多改变:
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势头没有变,人们过上好日子的冲动没有变。
中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关系没有变,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世界主要经济体相互依存的客观态势没有改变,脱钩本质上是个伪命题。
而基于这三个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必然是有约束条件的双向竞争,力量角逐下的双边关系也必然会反复摇摆波动,时好时坏,上上下下,最终逐步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非对称走向对称。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系现在已经进入了磨合时期,动荡和冲突是必然的,然而就像飞机遇上气流,虽然颠簸不已,总体方向却还是继续向前。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保持战略定力,不能见风就是雨。
学会分辨话语跟行动,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要做蠢事,站错队。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美力量关系对比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越是动荡,越是冲突,便越是要坚守底线思维,努力发展自己,敞开大门,合作共赢。
(沈逸,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