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应对新时期中美关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2020年11月13日  |  来源:复旦港大IMBA项目  |  阅读量:4598


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美国大选……2020年是动荡不堪的一年,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对于中美关系,我们存在着哪些认知误区?纷繁复杂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大国博弈逻辑?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在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2020级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的沈逸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磨合与适应:走向新时期的中美战略关系”主题演讲,全面揭示了真实的中美关系全貌以及背后的秘密。

克服刻板印象,你才能看清中美关系

2020年,当新冠疫情与中美贸易战结合在一起,大国关系已经变得愈发微妙。2020年,还是美国总统的选举年,这次选举与2016年相比有着重大的不同,其选举成果不仅会决定未来四年美国政治经济的走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霸权的最终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整个西方国际体系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中国应该如何自立?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从互相关闭领事馆到日益频繁的商业封杀,在政治与经济层面的不断交锋之中,中美关系很快进入到了一个短兵相接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巨大的动荡和摩擦,对此,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战略定力。

 

要想真正理解中美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一定要做好两件功课:一是克服对美国的刻板印象,二是刷新对中美关系不同模式的质疑。我们总是习惯用过去的美国来理解今天的美国,总是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存在着诸多刻板印象,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中美关系从来都是在波折中起伏,以斗争求团结,这个发展过程很复杂。

为什么美国总是针对我们呢?根本原因便在于他们所推崇的是绝对霸权——一种在国际体系中的压倒性优势。所以当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这件事本身就足以对美构成强烈的威胁、冲击与挑战,进而招致其疯狂打压,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那样。其实美国要遏制我们,与我们的制度、模式和理念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了,中国也不是全然的被动,我们广阔的消费市场对于美国来说无可替代,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互相嵌套的二元垄断模型: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垄断了高科技的制造,美国则垄断了高科技的创新。双方各占半壁江山,合作则利润最大,相斗则美国更吃亏一些,因为创新方面中国可以慢慢拱上去,而制造业美国自己根本吃不下来。

道路与模式之争,才是中美博弈的本质所在

中美之间,各有诉求,而这些诉求互相交织和碰撞,进而构成了中美之间的反复博弈。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由于总人口是美国的四到五倍,所以即使GDP总量上赶上了美国,人均指标仍然会很低。而如果以人均GDP来测算的话,仅仅是国民生活水平达到美国的50%,就已经要求我们的经济总量需要达到美国的两倍到两倍半了。所以,光超过美国的经济总量是没有什么用的,我们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消化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没有任何兴趣在外部搞什么国际体系转型、争老大位子等事的根本原因。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美国社会顶层0.1%的人正在急剧拉高所有美国人的平均收入,这种悬殊的收益非对称性分布,使得美国底层民众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愤怒,而纾解口在哪儿呢?恰恰就是中国。你的工作去哪了?中国。怎么办?跟他们斗,把工作抢回来。这种思想尤其在失落的铁锈地带大行其道。特朗普也正是因为深刻触及到了这些人的痛点,让他们觉得在华盛顿终于有这么一个人愿意替我说话,所以才深受底层选民的爱戴,这一点,是拜登所做不到的。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