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树藩诞辰100周年:他把学术看得很重,把荣誉看得很轻
2020年11月03日  |  来源:澎湃新闻  |  阅读量:7680

在刚进入新闻系一年后,宁树藩就写出了相当有专业水准的论文,得到学界前辈的注意。此后,宁树藩参与编写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事业史》以及《辞海》中国新闻史条目的撰写,并且不断对新闻理论进行探索,提出“新闻是信息”、“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等学术观念。

女儿宁晨云回忆,父亲治学严谨,极其注重史料的收集,秉持“言必有据”的原则,常独自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上海东北角的复旦大学到西南角的徐家汇藏书楼寻找旧书文献。每次走过路过旧书店、旧书摊,他也一定不会错过,哪怕出差到外地开会,也要到当地图书馆找资料。“每找到一份重要学术资料,他都会高兴半天。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宁树藩,拍摄于1999年12月31日 

她心中的父亲是一个亲切随和的人,经常把研究生叫到家里来上课,就像一家人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登门受业的学生常在宁家布置好桌椅、烧上一壶开水,在学习之余一起品尝他喜爱的安徽茶,培养了学生,也培养出了一批茶客。如果他因公事外出,几位学生就留在家里继续讨论,事毕自觉把屋子收拾整齐,再锁门离开。

宁树藩把学生和学术看得很重,却把荣誉看得很轻。晚年,他获颁“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卓越学术奖”和“终身成就奖”等许多重量级奖项,对此他欣然接受,也淡然处之。

“父亲总是笑呵呵的。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他是典型的知足常乐。即使年事已高,他却仍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以至于家政阿姨总说,宁老师怎么这么卖力啦,就像人家考大学一样!”正是凭借这份钻研精神,宁树藩晚年仍笔耕不辍,作出《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等重要学术成就。

宁树藩先生与夫人在家中 

对学问充满爱与激情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后辈黄瑚看来,宁树藩做了一辈子教学、科研,时间近乎百分之百用在了工作上。改革开放后,新闻学研究处于“百废俱兴”的状态,在这方面,宁老师积极参与新闻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观点。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新闻学迎来春天,宁老也步入晚年,不过他还是像年轻人一样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解决新问题,也迎来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

“当时宁老师年事已高,但他语速比我还快,他在学术上依然保持着深入思考的习惯,思维敏捷。”黄瑚认为,宁老师跟大多数人做学问最大的不同,就是充满爱与激情。他从不觉得疲倦。只要你跟他谈学问,他劲头就来了,谈别的都不感兴趣。

宁老虽然著作不多,但就像孔子“述而不著”,晚年主要是教育学生,花了很多时间。“记得老师晚年,我们到他家里跟他讨论学术问题,他比我们还激动,声音也很响亮,不舍得我们走。”

宁树藩先生与学生在一起(右一陆晔、右三秦绍德)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