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以内促外”
2020年09月11日  |  来源: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阅读量:4554

中国过去30年走的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的道路,而未来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道路,其要义就是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改革开放40年,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让市场机制起作用。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可能是未来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个必由之路。让要素自由流动与聚集,这必然会导致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以新的区域一体化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会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允许要素聚集可能会带来新一轮地区发展差异,但如果“双循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即使出现地区差距,先行地区发展好之后,会发生产业的扩展、经济的扩散,加上政府有目标的转移支付政策。这些机制将带动后进地区的发展,推动中国各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路径在哪里?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动能的转化?

在9月5日至6日举行的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基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和短期形势,分析了为何要提出“双循环”,以及如何实现“双循环”。

张明认为,中国过去30年走的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的道路,而未来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道路,其要义就是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

如何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张明认为要持续促进消费扩大与消费升级、坚持房住不炒、加速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而以新的区域一体化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会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他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以郑州、武汉、合肥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中心的西三角城市群。

对于外循环而言,张明认为,中国未来要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经略好“一带一路”,其中关键节点是经略好东盟。

一、当前中国所处的内外形势

张明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速在下降。改革开放前30年的平均增速是10%,而在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不断下降,目前依然处于探底过程,根据社科院的测算,大概在6%左右。长期经济增速的下降背后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人口结构的变化。2010年是中国人口结构的重要拐点。从2010年起,工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开始向下。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下行。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主动力从制造业和投资转向服务业和消费,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增长动力的切换必然导致潜在增速的下降。

第三,从增长效率来看,可以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来刻画增长效率。2008年这一指标在14%左右,现在下降到6%~7%左右,增长效率的下降也将导致长期增速的下降。

从短期来看,张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三重压力。

第一,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博弈可能是未来10年、20年持续面临的问题,中美摩擦已经从遭遇战转化为持久战。

第二,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负面冲击。虽然中国现在抗疫非常成功,但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并对经济构成二次冲击,现在仍有不确定性。

第三,要平衡好经济增长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张明谈到,今年疫后经济反弹,货币政策在5月份开始边际收紧,政府近期也加强了房地产调控。其背后的原因是,政府部门担心,如果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虽然有助于短期增长,但是系统性风险将会再度上升。

在改革开放前40年,中国经历了3次非常重要的结构性改革: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和城市的承包制改革;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三次是1998年开始的国企改革、商品房改革与加入WTO。

张明认为,改革开放40年,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今年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意见》,核心就是要促进要素定价的市场化以及要素在国内的自由流动。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可能是未来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个必由之路。

二、如何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成为了国内外热议的一个新名词。

张明认为,提出“双循环”的背景在于: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崛起,全球化在贸易和金融领域有所退潮,依靠外部经济拉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阻力;而中国体量不断放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想依靠外需拉动内需,也会面临动能不足的问题。

张明认为,“双循环”早就存在,只不过中国过去30年走的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的道路,未来要构建“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道路,其要义就是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

如何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张明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持续促进消费扩大与消费升级。而要扩大消费则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比如未来5~10年如何进行收入再分配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房住不炒会成为长期政策,如果房价继续上涨,持续扩大的房地产市场将会挤压消费增长。

第三,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必然加速,因为它会带来农民消费的崛起。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