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白俄罗斯危机中的“俄罗斯之手”
2020年09月11日  |  来源: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  阅读量:5354

以乌克兰为例,自苏联解体以来,几乎所有的乌克兰领导人都有亲欧倾向,不同的地方是可能有部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俄或排俄。早在1998年,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即明确将加入欧盟作为乌克兰外交的关键目标。加盟入约的目标2003年被写入乌克兰国家安全法,并最终在2019年入宪。这一点显然和白俄罗斯完全不同。卢卡申科时不时地跟俄罗斯整点猛料基本上也是以斗争求合作的 “另类爱情逻辑”。因此,白俄罗斯抗议运动没有诉诸后苏联时代常见的“向往欧洲自由,反对俄罗斯殖民”政策取向。对涌向街头的白俄罗斯人而言,争取个人和国家自由,而非反对外国压迫,才是参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的核心目标。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更关键的差别在于:白俄罗斯没有替代性政治力量,也没有乌克兰那样强大的资本和寡头干政;白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对卢卡申科迄今始终效忠;危机中官僚集团及其精英内部未出现明显分裂,有利于强力部门的忠诚维系和护法行动;卢卡申科本人在危机期间表现无畏和不妥协;白俄罗斯内部没有明显的身份认同冲突或这种冲突明显弱于乌克兰;外部世界的干预较少,东欧的参与也比较适度,西欧几乎没有介入。

在某种意义上,卢卡申科暂时是幸运的,尽管这未必意味着白俄罗斯的幸运。卢卡申科近年来曾试图缓和与西方关系,但在当前局势的作用下,白俄罗斯还有多少余地可以使其在俄罗斯和西方大国间玩多向度外交的骑墙政策?一种更大的可能是,出于对俄罗斯介入的回报,卢卡申科在度过难关后不得不向俄罗斯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囿于主权、一体化和联盟三位一体国策的内在矛盾,俄白关系出现战略意外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而且,一旦俄罗斯和西方达成妥协,小国生存的喜剧的前提条件就不复存在。在此意义上,卢卡申科从大选引发的危机爆发之日起,其实就失去了过往对俄屡屡奏效的谈判筹码,只能任由“俄罗斯之手”更大发挥作用。

(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