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下一步需要把“一带一路”放置在世界发展大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位,提炼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推进路径,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动力和内在规律,挖掘这一伟大实践背后的思想和理论依据,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的理论体系。
二是从中观上看,需要加强区域与国别调研,为“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对接提供建议。这类研究要“实”,要务实管用。
需要研究“一带一路”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等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的关系。对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环境和条件支撑,以及与我合作意愿、优先对接领域等开展综合性调研,为“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国别规划对接提供建议。
三是从微观上讲,需要加强分行业、分领域的对接研究,这类研究要“专”。
下一步的研究,需要与产业、企业的对接匹配起来,国内外智库应该协同起来,共同开展更有针对行地精准研究。鼓励地方和高校智库走“专、精、特”的发展路径,避免走“大而全”的发展路径,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优势。在服务“一带一路”具体领域上,能有一批“单打冠军”“双打冠军”式的智库产生。譬如,围绕产业园区、陆路交通、海路运输、法律制度、园区建设、绿色金融、跨境电商、跨境并购、信息基础实施建设、各类风险防范、沿线国家舆情民意评估、标准对接等开展研究,为具体项目合作提出更加专业化的建议。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态度有温差,不同阶层的民众,认识程度也不同,要对不同地区包括项目所在地民众的态度进行科学评估,哪里最欢迎我们、最急需国际投资,我们就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国际资本是有限的,中国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沿线国家最迫切需要的项目上,助力这些国家发展。要加强经典案例研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作者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文章为作者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上的发言稿,做部分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