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纯:格罗斯教授,在全球暴发疫情期间,“光明国际论坛对话”为我们提供的交流平台很有意义。您长期研究欧洲问题,领导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是欧盟的重要智库。针对疫情,您提出了哪些建设性的意见?
格罗斯:目前来看,疫情冲击使得欧洲经济陷入衰退,也使得欧盟陷入严重危机。但是在缓慢地起步之后,欧盟已经开始启动新的举措,并团结起来应对本次可能非常严重的经济衰退。我们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一直积极参与相关讨论,我们的出版物提出的一个关键思想是,因疫情经济衰退的欧盟成员国应该获得赠款,而不是贷款。现在这个关键思想终于被理解,并在法德领导人提案中得到采用。
丁纯: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疫情期间,美股大幅震荡,石油期货倒挂。舆论认为,疫情将导致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这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您看来,情况是这样糟糕吗?这次的经济衰退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有什么不同?
格罗斯: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相比,2020年的经济活动下降幅度更大。但是,强有力的央行干预已经阻止了经济危机之外的金融危机。因此,人们希望这次严重的衰退是短暂的。衰退持续多长时间取决于公共卫生状况,目前看来这是无法预测的。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次央行将不会重蹈覆辙。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如此严重且持续很久,是由于重大的政策失误。现在,中央银行正在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而政府则尽可能支持需求。
这次经济衰退与以往的状况截然不同。上一次衰退是由住房市场的失衡和金融市场的过度扩张造成的,所以当时恢复经济必须克服上述两大困难。但这些不平衡问题在今天都不存在,这一点有助于经济的完全复苏。但本次复苏不会一蹴而就,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不过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经济会渐渐恢复增长速度。
时下正值比利时打折季,布鲁塞尔市政府近日在人流密集的街道设立提示牌,要求民众必须佩戴口罩。图为8月5日在市中心拍摄的购物街上的人群。新华社发
丁纯:发达国家是否做好应对经济危机的准备?
格罗斯:刚开始,发达国家没有为这次危机做好准备,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病毒大流行。少数曾经应对SARS的亚洲国家已经对流行病的危险性产生了集体记忆,因此采取了早期措施,现在情况要比其他地区好得多。
丁纯:众所周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先后接受了全球化理念。但近年来,一些曾经高举全球化旗帜的国家政府开始质疑全球化,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要放弃过去举起的自由贸易大旗。面对全球疫情的暴发,逆全球化的舆论呈现放大态势。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格罗斯:如果我们把全球化理解为商品和服务的开放市场,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那些主要出口原材料的国家仅从原材料涨价中短暂受益,但它们往往忽视了本国劳动力的技术提高,也未能发展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制造业。而中国、近期的越南和小部分印度地区,确实专注于制造业发展,并拥有可持续的增长模式。那些仍然是原材料出口国的国家现在陷入了困境,原因主要是产品价格低迷导致经济不景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可以长期增长的部门。
关于逆全球化的讨论有很多,我个人认为自由贸易将持续存在。医疗物资可能会有一些限制和转移,但医疗产品和设备仅占贸易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经济体太小了,无法在没有全球贸易的情况下生存,因此贸易将持续下去。在未来几年中,贸易治理的机构和制度规范可能会遭受较大打击,这也意味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将遇到困难。
丁纯:一方面,20世纪80至90年代兴起的这轮以放松管制、资本自由流动为主要特征,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行动主体的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给各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使全球绝对贫困人数大为下降。但另一方面,此轮全球化进程缺乏全球治理的有效配合,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新机制;发达国家也未在内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治理和再分配机制,在因全球化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跨国公司、投资者与因全球化而失去岗位或利益受损的民众之间,利益分配出现了问题,加上某些政客的操弄,助长了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
从宏观上看,全球化使要素流动的人为阻碍得以消除,要素自由流动成本降低,凸显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专业化,造福了人类。尽管目前反全球化逆风稍盛,“过度”全球化遭遇“修正”和“中和”,但我相信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希望这一轮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平衡点不需太久就会出现。
在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关系不断加深,互利共赢。进入后疫情时代,中欧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性还存在吗?会不会受到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发展前景如何?
格罗斯:中欧经贸关系有机会继续发展,但也会有更多摩擦。随着中国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欧盟企业面对的竞争加剧,这也是为什么欧盟企业在寻求更多保护。
本次疫情也显示出欧盟在一些关键产品上非常依赖进口,比如来自中国的个人防护物资,这导致了欧盟计划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回国内。但实际上很多商品迁回国内制造是很难实现的,有其他可行性更强的解决方案,比如分散供应商或库存大量商品。总的来说,欧盟是一个开放经济体,其繁荣天然依赖于贸易,因此欧盟不可能撤离全球化。只要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得到遏制,且欧洲方面认为中国对特定行业和企业的政府扶持不导致竞争扭曲,中欧经贸关系就能够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