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磊:一带一路”要理性面对负面评价
2018年08月31日  |  来源:人民画报  |  阅读量:7170

加强智慧对接

笔者过去跟踪研究“一带一路”五年,发现的问题是,“一带一路”大活动之前很多单位或学者“蜂拥而至”,开会之后却又回归常态、按部就班。不同于其他学科,“一带一路”需要跟踪研究,政策需要动态性调整,因此应鼓励优秀专家在这一领域进行智库研究的创新和尝试。如果没有专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一带一路”事业如何实现智慧对接,如何确保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不能只是解读政策,讲“一带一路”怎么伟大,更应该打通痛点,实现强者通心。“一带一路”的内涵是五通建设,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而且,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一带一路”的前期项目是有需求的。笔者6月去埃塞俄比亚调研,就以下项目中,他们满意度最高的是:1、亚吉铁路;2、亚的斯亚贝巴轻轨;3、东方工业园;4、其他。之所以选择最多的是亚吉铁路,原因是751公里长的亚吉铁路在对方看来真正实现了国家之间的联通,使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连接了吉布提,从而有了出海口,真正实现了“陆海联动”。这对我们后续项目的立项与建设有参考价值。

2018年1月15日,笔者主编的中国首个“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以“五通”为主线,从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维度,提出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指标体系,涉及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该报告以定量研究的方式指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效应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资本进去了,但项目自身的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近,笔者到埃塞俄比亚为其官员授课,埃塞官员原本以为“一带一路”就是道路相连,授课结束后他们明白了“一带一路”也是人文交流,包括民心相通。可见,“一带一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合作之前充分交流,增强对关键问题的了解。未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要选好故事、选好项目、选好切入点,不能一看到高铁、核电、园区等重资产、硬联通项目就等于“一带一路”。应该告诉各国朋友,“一带一路”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主义,而重在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的魅力在于开放、包容,因此欢迎不同意见,甚至批评意见。这一倡议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要首先承认它的能力边界,不要夸大其作用,也不要诋毁其成效。

(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