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加速盘整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作为?
第一,应瞄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制定中长期的能源战略,实现技术进步、制度改革和对外合作的有机统一,这对确保能源、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于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该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具体举措。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不制定中长期能源战略,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将是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因此,瞄准世界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和特点,制定中国的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
第二,中国的对外能源依赖固然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软肋”,但庞大的能源市场和消费能力正成为对外能源合作中的“优势”,因此,要改变思路,切实发挥中国能源市场的“结构性权力”。由于对油气进口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多年来中国似乎患上了某种“能源饥渴症”和“能源焦虑症”,特别担心得不到能源,特别担心有人扼住我们的能源命脉。但随着新能源革命,特别是国际石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正在成为我们手中所掌握的重要“结构性权力”,可以成为对外能源合作至关重要的议价工具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在实践上,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结构性权力”的重大战略价值,还没有形成以这种“结构性权力”打造中国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中的影响力、塑造力和主导能力的总体思路和可操作性工具。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是建立立足中国、服务亚洲、面向世界的油气交易平台,实现中国乃至亚洲国家进口油气资源的公开、合理竞争,逐渐消除亚洲“天然气溢价”。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未来,中国也应积极打造国际天然气交易平台。
第三,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和全球的多边能源治理。传统意义上,油气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且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不惜代价地确保资源供应是首要任务。然而近年来的实践却充分表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全球市场整合以及金融资本的介入,油气资源的地缘政治属性正在日益弱化,石油已成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全球大宗商品,天然气的区域交易范围也在日益扩展。这就决定了需要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开放条件下来思考和处理能源安全问题,也决定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只有在全面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能源治理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方面,一要加强在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论坛以及国际能源宪章等多边提升参与度;二要与发达国家继续深化能源技术合作、人员交流和能源金融方面的合作;三要借中、日、韩三国对话机制重启,加强三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要在构建东亚地区的天然气交易平台、消除亚洲“天然气溢价”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第四,要把握好中俄能源合作的力度和节奏。世界新能源革命的发展给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选择。一方面,要切实落实我们已经签署的协议,特别是保障东线天然气管道按时足额供气;另一方面,要在西线天然气管道谈判当中参考俄欧天然气合作的新变化,并且根据世界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考虑国际天然气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达成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未来5~10年,中国在参与俄罗斯北极能源项目开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气候、市场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风险,不能操之过急。
第五,要加速推进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建设。一方面要实现能源生产国、过境运输国和消费国之间利益的平衡,确保现有管道和油气开发项目平稳、安全运营。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国拥有的超高压输电技术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一揽子解决中亚国家的电力供应问题。解决了中亚国家的电力供应,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国家围绕着水资源的冲突,这不仅会给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助力,而且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
(转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