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走向大脱钩?” 会议综述
2020年06月10日  |  来源:人民大学国政评论-中国经济外交观察·第4期  |  阅读量:103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副研究员罗振兴分析了中美经贸脱钩背后的经济逻辑和安全逻辑。首先,罗振兴研究员从两方面阐述了中美脱钩的原因。其一,曾经促使中美“挂钩”的五大红利在2008年至2009年后逐渐消失;其二,特朗普上台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加快调整加速了中美经贸脱钩趋势。随后,罗老师指出中美经贸脱钩的背后经济逻辑与安全逻辑已经融为一体。就此,罗老师就中美脱钩提出三条推论:第一,从经济逻辑而言中美经济完全脱钩难以实现;第二,中美在国家安全领域的脱钩在所难免;第三,中美脱钩对中国外交战略将形成重要屏障。

罗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副研究员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学院助理教授吴湘宁首先指出,如果从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的角度来看,中美在技术领域的“脱钩”一直存在。2015年CFR的报告《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中已经详述中美科技脱钩。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以及新冠疫情的爆发都进一步强化并加速了脱钩力度。美方战略安全层面的考量占据上风。特朗普希望确保供应链安全,摆脱对华依赖,特别是要在根本上不惜代价铲除中国高科技供应链。具体而言,本次中美技术脱钩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严格、全面且指向性更加明显的出口限制;二是增强审查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三是全方位的人才交流受阻。最后,吴老师指出全球价值链一直在调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为明显,但是本次中美技术脱钩对全球价值链产生四方面的影响:其一,区域性调整特质将更加明显;其二,部分以市场为导向和追求效率的行业仍会留在中国;其三,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不以经济成本和效益为主导原则,将更强调安全因素;其四,或将催生以中国为主导的技术生态。

吴湘宁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学院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黄琪轩从霸权维持战略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由双放松到双收紧的演变。黄老师首先分析了大国维持霸权的方式:一是争取大国作为战略伙伴,联合强者打败更强者;二是更重视当期国家利益;三是调整技术政策以应对迫切的战略竞争压力。随后,黄老师以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苏联、日本的技术限制以及同中国的技术合作作为案例,归纳总结称大国维持霸权的实质就是联合强者打败更强者,并指出美国的霸权维持逻辑如今对中国依然适用。最后,黄老师作出三点总结:其一,中美技术脱钩对中国未必是坏事,从长远看可促进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其二、当前中国已初具国际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最后消费者”的能力,能“买全球”,进而能“卖全球”,为中国的高技术产品持续增长提供空间;其三,中国应当寻求替代伙伴,并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其四,中国应通过全球消费链、全球产业链、全球价值链来布局全球科创协同。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随后,各位老师就中国构建独立技术体系可能性和美国压制下中国技术创新前景进行讨论。吴湘宁老师认为,由于中美实力差距依然巨大、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仍然具有全球主导权,所以短期内中国脱离美国构建独立技术体系难度巨大。黄琪轩老师认为尽管存在历史差异,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并未改变,而中国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国内超大市场容量为我国提供了巨大试错机会,故而对中国技术创新前景持乐观心态。

最后,《中国经济外交蓝皮书》主编李巍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李老师认为,本次会议讨论的议题非常集中,与会嘉宾的发言主要聚焦于产业重构、技术脱钩和金融脱钩三个方面。中美经济脱钩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重大命题,而在国际政治经济史上,两个曾经紧密相互依赖的国家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大规模脱钩,可以说史无前例。中美经济脱钩的进程将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向前演进值得我们密切关注。而且在未来若干年中,中美的经济脱钩将会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经济外交项目组也将以此为起点,对这个兼具学术和政策意义的问题保持持续关注。


1 2 3 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