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身份的变迁
2019年05月23日  |  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  阅读量:7287

除此之外,中国重点加大在地区开发银行的参与度。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属的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测算,中国2013年多边援助的规模为30亿美元,其中66%集中于地区发展银行如泛美发展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其余是联合国系统与世界银行。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1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落户上海,不同于以往的地区性开发银行,其在机制上首创平权决策模式,即创始成员国都拥有否决权;2015年,首家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地区性发展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北京成立,这些多元的参与模式和与日俱增的资金投入量都展现出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中主动性和话语权的提升。不仅如此,中国开始主办重要的全球或地区性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论坛,如2014年APEC北京峰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

回首七十年,中国在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复兴发展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和理念,逐渐成长为全球治理体系中一个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参与者。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发展理念主要是受国际发展理念的影响,重点关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今,中国以自身经验为基础,通过推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来体现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重要地位。

2015年傅莹在“读懂中国”研讨会上就“中国的全球秩序观”作过重要阐述,明确了中美关于秩序理解的不同。她认为,“美国关注自身是否能在世界上保持领导地位,而中国对如何改进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更加重视”。美国旨在建立“圈子俱乐部”,具有排他性;而中国则将自己视为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机构和体系中的平等一员。纵览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化依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陆规模经济体仍然是重要的推动力。有学者指出,美国构建TPP的目的是设法减缓竞争对手的经济增速,而中国积极推进的RCEP是最大限度地寻求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大陆规模经济体通过扩展自己的劳动力全球分工规模获益,而小经济体则从同大经济体的互动中得利,从而创造双赢的局面。与美国的“单赢”模式不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发展趋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保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还要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免协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技术转移等来促进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助于维护世界经济格局的稳定运行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结 束 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社会历史螺旋发展和经济周期节律波动的具体体现,投影到当今的国际格局之中,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安全碎片化构成了大变局的世界政治经济图谱。和平与发展相互交织的世界潮流中也夹杂着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等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世界秩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局势使其更加坚定地加强多边外交以及参与全球治理。一方面,让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加强国家间信任与合作,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另一方面,增加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从被动式参与到主动甚至主导式参与,体现了其在国家身份上的转变。在“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这样的身份定位下,中国不能只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更要建设性地主导式参与全球治理。

经典的现实主义观念认为,“国家变得富有和强大之后,它不仅寻求与其能力相符的世界政治影响力,而且会产生更大的控制欲望(包括对于领土、其他国家政权,甚至世界经济秩序),并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扩张利益,若是必要,还会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来修正或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于当今的国际环境而言,崛起国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较低,更多地体现于在其他领域(经济、科技、国际规则制定)挑战守成大国的领导地位。现实主义的逻辑更加强调零和思维,而中国在百年发展的大部分时间则是秉承双赢思维。不论是“美国至上”的霸权思维,还是“欧洲模式”的优越感,对中国发展的忌惮归根结底在于“制度竞争”。由于中国40年的大发展,美欧的经济发展模式、外交政策、价值观念均受到挑战。但是,鉴于全球经济状况进入了一个“新平庸”时期,稳定的经济增速和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是可以让中国在国际社会有所作为的。所以,在当前右翼民粹主义盛行的欧洲,德国外商和批发商协会(BGA)宾格曼发声认为:“欧洲不应该被扩建成一个围城。对中国的‘恐惧症’没有存在的理由。德国应该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获益者,而不是受害者。”意大利成为G7成员中首位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意义。继意大利之后,欧盟金融中心之一的卢森堡日前也与中国签署了备忘录。此外,欧洲议会“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委员会也于近日成立。作为互联互通的基础,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至关重要,这对于在欧洲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全球化时代使得各国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近百年的命运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更需要中国。中国政府真诚希望在当今世界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与各国人民一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公正合理,破解世界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通过“一带一路”这一参与全球治理的合作平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略;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美主要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JJD710009;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王垦对本文亦有贡献)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