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中亚天然气管道谈判及决策
2018年11月28日  |  来源:观察者  |  阅读量:7147

2015年12月14日,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6周年了。6年来,中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进口天然气1350亿立方米,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建起中国第一条陆上能源进口大动脉。

迄今为止,中国从境外进口天然气管道仅有两条:一条是起自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横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直到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另一条是缅甸到云南的缅甸天然气管道。但是,目前通过缅甸天然气管道进口的天然气数量还有限;而俄罗斯西线天然气管道虽签订了意向书、备忘录和一些技术协议,但至今仍未达成商务合同;东线虽然签订了合同并宣称开工,但进展不快,尚未能向中国输气。因此,中亚天然气管道目前是中国陆上进口天然气的最重要渠道。

本文节选自《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第一版

中亚天然气管道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境内,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接。中亚的天然气供应到华东的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华南的广东、广西,并经过深圳到香港的海底管道每年供应香港10亿立方米左右。中亚的天然气还经过西气东输管道到达陕北靖边,再经陕京管道输到北京。有2亿多人口使用上从遥远的中亚输送来的清洁能源。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走向恰好沿着古丝绸之路,经过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城市)等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跨过戈壁大漠和雪山草原,被誉为新时期建设的能源丝绸之路,与现在实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

中土乌哈万余名建设者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工作,经受住了沙漠腹地高温、严寒、风沙的严峻考验。夏天沙漠中的气温高达50℃,穿着防护服焊接管道的工人脱下衣服时能从衣服里倒出一盆汗水。上万名建设者在沙漠里工作,蔬菜供应也是一个问题。中国参加施工的是川庆石油公司,他们发扬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阿姆河边建起无土栽培蔬菜大棚,不仅解决了石油工人的吃菜问题,还可以部分供应给土库曼斯坦居民。2009年12月14日,位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沙漠腹地的第一个天然气处理厂竣工投产。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西莫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开启了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阀门,宣告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运行。土库曼斯坦全国欢腾,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竣工投产仪式。

而早于中亚天然气管道,由西方国家提出的经里海输往欧洲,以绕开俄乌矛盾的纳布科管道却始终没有进展,胎死腹中,至今也未能开工建设。


尼亚佐夫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前提出建设中亚输气管道

曾任中国驻土库曼斯坦首任大使的程振声曾撰文回忆起最早关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有关构想。土库曼斯坦建国之初制定的《十年稳定》规划中,提出了多元化出口天然气的设想,包括向西、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的管道建设方案。土库曼斯坦的专家们乐观地估计,这个规划即使部分实现,国家也可以实现富强梦。1992年,尼亚佐夫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看,我们可能修建从土库曼斯坦经中亚国家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项目。”此后,尼亚佐夫总统曾向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过向中国供应管道天然气的倡议,但是也许当时条件尚未成熟,得到的都是原则性的回复,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构想得到实质性实施,始于2005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都出席了这一重要活动。在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双边会晤时,尼亚佐夫总统谈到土库曼斯坦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从土库曼斯坦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另一个由外交部举办的活动也帮助推动了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实施。

当时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广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也相应快速增长。为使外交工作更好配合国内经济建设,外交部在京西宾馆召开了一次各驻外使节的会议,由驻外大使们介绍驻在国的资源情况和可以

1 2 3 4
回到顶部